閱讀心得:基地後傳

作者:艾西莫夫(Isaac Asimov)


基地後傳由第一部「基地邊緣」、第二部「基地與地球」所組成,故事藉由主角葛蘭˙崔維茲追尋第二基地與地球的旅程,來探討人類未來的可能走向。

第一部「基地邊緣」的重點放在以物質科技見長的第一基地、以精神力量見長的第二基地、以及神祕的第三勢力蓋婭對人類未來走向的衝突。第一基地認為雖然謝頓計畫規劃第二帝國的建立時間還需要再經過五百年,但現在基地的科技與軍事力量已經足以征服全銀河,只要能將具有操控人類心智能力的第二基地徹底剷除,第一基地就可以立刻建立第二帝國。而第二基地則堅持貫徹謝頓計畫的進程,並建立由第二基地成員主導統治的第二帝國。第三勢力蓋婭則是一個統合整個行星動植物與構成元素的超級生命共同體,希望最終能將整個銀河系整合成一個蓋婭星系,從此星系中所有生物與非生物將再也不分彼此,大家都是蓋婭的一部分,不再有單獨意識造成的相互競爭與衝突,經由統合群體力量建立一個如天國般完美的宇宙。

主角葛蘭˙崔維茲是一個擁有洞察真相的直覺,能夠在證據不充分的狀況下作出正確決定的基地議員。而第三勢力蓋婭因為是由機器人所催生,無法作出決定人類整體未來的決策,故經由一連串的布局,將主角一行人與第一基地、第二基地的代表引誘至蓋婭星附近,然後迫使主角在三大勢力所規劃的人類未來中作出選擇。最終主角選擇了蓋婭,正式顛覆了謝頓計畫。

第二部「基地與地球」則敘述葛蘭˙崔維茲選擇了蓋婭所規劃的人類未來之後非常焦慮,對自己所做決定是否正確感到懷疑。而地球的相關歷史與文獻遭到不明組織刻意抹消的幕後真相尚未揭曉,故主角決定要找到消失已久的地球,並相信藉由揭開地球的真相,必能發現決定人類未來的關鍵證據。

主角在尋找地球的過程中,發現身為獨立個體的人類因為無法了解彼此而產生的恐懼與衝突。人類因為害怕外來勢力侵害自身的獨立性,意圖殺害所有外來的訪客。而主角很幸運的趨吉避凶,化險為夷,循著找到的蛛絲馬跡,最後終於找到了地球,以及謝頓計畫的最大缺陷。

謝頓計畫與心理史學必須建立在人類是銀河中唯一智慧生物的條件下才能成功預測與規劃未來,若出現人類以外的智慧生命體,心理史學就不再適用。而蓋婭或未來可能出現的外星人一旦出現,以心理史學規劃建立的第二帝國就會變得毫無招架之力。所以人類世界必須完全團結一致,才有可能與其他外來勢力競爭對抗。

以上是作者的看法。老實說與其如基地三部曲中讓第二基地繼續貫徹謝頓計畫的結局實現,筆者寧願接受後傳的結局。雖然三大陣營的勝敗居然要由主角一個人的選擇來判定,而主角的選擇必然正確這種邏輯實在很荒謬,但總比讓一群只要自己覺得有需要就把你的心智修改一番的人來統治要好一點。作者也揚棄前作中必須遵循謝頓計畫才是正途的立場,接受新科技的突破和新智慧生命體的出現無法用心理史學正確預知,進而將人類的未來導向一條全新的出路:蓋婭。

蓋婭讓人想起先前相當賣座的「阿凡達」,這種天人合一的理念姑且不論是否有可能性,但確實有其魅力。人類確實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而吃盡苦頭,幾乎所有的罪惡都和人際關係不平等脫不了關係。但徹底拋棄個體獨立性之後,人類是否還算是人類呢?當人類決定用自己開發的科技改造人類自身,自行主導並加速人類進化時,那些試驗失敗的代價又有誰能夠承擔?人類真的能夠背叛過去信仰數千年的各種宗教,成功扮演自己的造物主嗎?人造新人類死去之後,靈魂還存在嗎?還有歸處嗎?這些難題就讓讀者自己咀嚼玩味吧。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隨著科技的快速進步,人類若拒絕自身的任何改變,總有一天會從科技的主人,變成科技的垃圾。這件事已經發生、正在進行、必將持續,但我仍然看不到人類有任何改變的覺悟。電腦與機器人正在快速取代工人、取代軍人、取代駕駛、取代店面。人類本身再不改變,任由科技取代人類的話,未來絕大多數的人將不再具備工作能力、不再擁有反抗壓迫的力量。民主將走入歷史,人權將變成笑話。其結果,人類恐怕就真的要面對三萬年的黑暗時期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免AutoCAD!用FreeCAD TechDraw出工程圖

FreeCAD操作介面與設定指南

愛設計?學FreeC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