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8的文章

台灣人最愛的勵志書【被討厭的勇氣】

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你知道最近四年台灣哪一類書賣的最好嗎?小說?理財?流行時尚?不,不是這些。 賣得最好的是【心理勵志】類,而【被討厭的勇氣】是心理勵志類中賣得最好的書。自從2014年10月至今已連續38個月登上博客來書籍排行榜總榜,排名從未低於25名,且有13個月榮登榜首,說它是Best of the Best絕對不為過。 逛過書店的都知道,勵志類的書籍多到爆炸。你不必是學者專家,企業老闆、綜藝明星、運動健將、當朝政客,只要有點名氣,人人都可以來一本。但是要賣常賣久,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那麼【被討厭的勇氣】為什麼在台灣這麼受歡迎呢? 原因無他,深得我心,如此而已。 這本書是以類似小說的方式表現,藉由年輕人與哲學家的一問一答,讓讀者自行思辨作者的主張。就如同書中所言,我只能把你帶到水邊,你喝不喝水由你自己決定。因此,讀者其實是站在年輕人這邊,擔任質疑、批判者這個角色。 年輕人會不斷提出大家心中常有的糾結與不滿,這些問題正是本書最大的精華所在。阿德勒心理學的書不只一本,學說的內容也不可能差太多。但是如何根據阿德勒心理學的論點來點破人們心中根深柢固的諸多成見,才是讀者真正感到有所收穫的關鍵。 然而,我認為本書提供了一條通往幸福的指引,但讀者絕對不該把它當成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徑。阿德勒心理學為了確立【人是可以改變的】這個大前提,完全否定心靈創傷以及其導致的因果律。然而心靈創傷真的不存在嗎?理性真的能夠完全控制情緒嗎?恐懼真的只是為了達到逃避目的所自動捏造出來的工具嗎?為了否定因果律而提倡的【目的論】,這種倒果為因的說法真的一貫正確嗎? 我相信作者寫書的目的絕對不是要製造另一本聖經,阿德勒心理學也明確反對區分高下的縱向關係。我讀完這本書之後,的確覺得獲益良多,許多的見解都令人有茅塞頓開之感。但我們不該因此停止思考,自以為一切都已獲得解答。年輕人應該要超越成年人,讀者有一天應該要能超越作者。 把握當下,持續向上,接納自己,貢獻他人。接下來,就由你發現。

【解憂雜貨店】為何大賣?

作者:東野圭吾 大概有……五、六個月沒更新部落格了吧。 這段時間幹了甚麼一言難盡,但研究博客來書店的書籍排行榜是其中一件。 所以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如果你是台灣人,你四年只想買一本小說,不用懷疑,買【解憂雜貨店】就對了。 你知道一本書平均能在排行榜上撐多久嗎?告訴你!文學小說類2.6個月。總榜?1.9個月。能上排行榜的小說哪一本不是一時之選?尤其是國外翻譯小說,哪一本不是國外賣翻天才引進國內的?可是能在台灣排行榜上撐過三個月的竟不到一半。 然而,截至本月止,【解憂雜貨店】四年多來50度攻進博客來網路書店總榜月排行百大,連續53個月蟬連文學小說類月排行百大,五年排名總冠軍不說,其暢銷程度超越排名第二的書兩倍以上。 既然我寫的小說沒人看,這麼多人看的小說自然要去迎一本回家來拜,看看能不能接點地氣、沾點聖光。 前不久去上了一門推理小說寫作課,這本【解憂雜貨店】當然也被拿出來談。有趣的是,講師們對這本書大賣的原因竟是一頭霧水,據說連作者東野圭吾自己也摸不著頭緒。因為這本書在日本其實並不算太轟動,但是在台灣跟大陸卻賣到高潮迭起、欲罷不能。 為什麼會大賣呢? 與其說這本小說是推理,不如把他歸類為奇幻還更貼切些。正如它的原文書名【浪矢雜貨店的奇蹟】,故事是以一個超自然現象成立為前提來展開的。既然不科學的設定成立,讀者自然就不會用科學邏輯去鑽研細節。所以,想要享受解謎樂趣的人讀了本書肯定要失望的。 我認為,東野圭吾其實是想透過本書來抒發身為作者心中的憂慮。我寫的東西真的對讀者有幫助嗎?真的能對這個國家、這個世界產生任何影響嗎?為了寫作,我一個人關在書房裡每天爬格子,寫到眼睛壞了,肩膀僵了,脊椎歪了,小腹凸了,頭髮掉了……人,都老了。是的,我出名了,我有錢了。人們說我是大師,請我簽名,為我拍手。但是,我真的成功了嗎?我真的做到了我想要達到的目標了嗎?當年的夢想,真的實現了嗎? 看完這本書,我相信東野圭吾自己依舊是沒有答案的。 心懷憂慮的人來到【解憂雜貨店】尋求協助,希望能得到心中兩難的解答。他們相信雜貨店主人是比自己更睿智的,所以不管雜貨店給的回覆內容為何,他們都會傾向於接受、反省自我,而不去質疑。諷刺的是,提供答案的人自己反而更加心虛,深怕自己的回覆會帶來不良的影響,自己反倒憂慮起來。 即便如此,只要能力可及,只要無損己身,

閱讀心得:HQ事件的真相

作者:喬艾爾˙狄克 這是一本教你如何成為作家的懸疑小說。如何?有趣吧。謀殺案的頭號主嫌是知名的寫作教授,而說故事的主角是他的得意門生。主角一方面調查教授三十三年前與一位十五歲美少女之間的戀情與少女神秘失蹤、遇害背後不可告人的真相,另一方面回溯自己追隨教授求學時所發生的點點滴滴。本書融合了所有西方暢銷小說成功的要素,一邊閱讀高潮迭起的故事,一邊對照教授提供的寫作箴言,相信必能讓讀者不時會心一笑。 主角馬庫斯是個一夕成名爆紅的作家,寫第二部作品時卻遇上嚴重的瓶頸。他腦袋一片空白,什麼都寫不出來。於是他只好向大學時代的恩師,知名作家哈利˙柯柏特求助,希望老師能幫他走出寫作的低潮。哈利讓馬庫斯住在自己位於歐若拉鎮的家中專心寫作,馬庫斯陰錯陽差發現了自己崇拜的教授竟然愛上了一名十五歲的少女諾拉˙凱勒岡,而少女已經失蹤了三十三年。馬庫斯的狀況並未改善,就在他絕望地回到紐約準備面對出版商的控告時,哈利的院子裡竟挖出了一具少女的骨骸,而骨骸極可能就是諾拉。 哈利立刻被逮捕,他與十五歲少女之間的戀情隨之曝光。如此重大的醜聞讓哈利立刻身敗名裂,他被任教的大學開除,他的作品被下架銷毀,檢察官打算對他求處死刑。但哈利堅決否認殺害諾拉,馬庫斯得知消息後,立刻前往歐若拉鎮。他要找出埋藏在歐若拉鎮多年未解的謎團,並且還恩師一個清白。 對於習慣讀日本翻譯小說或輕小說的讀者,本書的頁數相當多,厚厚的一本打起人來一定很痛。但實際讀起來卻不會覺得冗長乏味,作者說故事功力一流,即使是與主線凶殺案看似不甚相關的支線劇情或生平回顧,都很能激發讀者的好奇心。足夠的篇幅讓作者得以將人物與故事塑造的更加立體,就好像這些人與這些事真的存在過一般。 作者身為法國人,卻寫了一本以美國為背景的小說,如果取材做的不夠紮實的話,結果會是一場災難。以一個台灣讀者的眼光來看,除了某個1975年的場景出現CD這種小失誤之外,我看不出有甚麼不自然的地方。每次看好萊塢拍跟中國、台灣或日本相關的電影時,總是讓人不斷的捶心肝。但看法國人寫的美國小說,卻完全沒有違和感。作者還不斷引用美國重要新聞時事與歷史事件來建立時空環境的真實感,在場景塑造與生活文化等細節都讓人覺得自己確實身在美國,而不是某個架空的畸形國度。 前面有提到這是一本可以當作寫作教科書的小說,作者無論在文筆、角色塑造、劇情編排、故事節奏、氣氛掌控等技巧幾

閱讀心得:終日

作者:宮部美幸 故事說完了,日子還是得繼續過下去。前作「糊塗蟲」結束時,劇中人雖然百般無奈,也只能接受現實。有的人搬家,有的人成家,有的人長大,有的人變老。兩年匆匆過去,大夥兒別來無恙?預知結果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本書的架構承襲前作,先以四起短篇故事開端,再以一部長篇收尾。前作的主要角色們幾乎原班人馬參與續集的演出,只是年齡稍長了些。短篇故事內容涵蓋了少年的煩惱、夫妻相處之道、恐怖情人的糾纏,以及男女情愛的真與假。長篇故事則是上一集大家懷疑已經被殺、其實活得好好的葵夫人,這次真的被殺了。而且頭號嫌犯竟然是葵夫人的親生兒子,佐吉。 主角井筒平四郎依舊過著到處閒逛的日子,只是年齡長了,閃到腰這毛病發生的頻率更多了。美少年弓之助變得更帥、更聰明、更多桃花,但尿床的老毛病還是沒治好。與前作相比,解謎在故事中佔的比重增加不少。弓之助的表現幾乎就是柯南的翻版,而平四郎則是那個甚麼都知道,就是不知道犯人是誰的笨警察。阿德搬家後,滷菜鋪的生意雖然偶有波折,但在眾多貴人相助之下,從小小的攤販搖身一變成了遠近知名的飯館。湊屋家族的愛恨糾結依舊,搞到多人都得了憂鬱症。諸如此類,族繁不及備載。 沒錯,本書基本上就是「某某人後來怎麼了」的大集合。就續集來看這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也因此失去了應該專屬於本書的「特色」。續集完全依循著前作鋪好的路走,就會給讀者一種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的缺憾。 主線的謎題葵夫人命案處理的也不甚理想。頭號嫌犯佐吉大家早早就知道絕對不會是兇手,而其他疑犯也很快就被排除。這樣一來,還剩哪一個人可疑就很明顯了。而謎底揭曉時果然也不負眾望,兇手果然是某某某......這樣的結局肯定會讓讀者大失所望的。而兇手犯案的動機是出自年少時受到的心靈創傷,因為某些情境巧合而引發殺機。這種安排合不合理見仁見智,但大多數沒有類似經驗的讀者應該很難感同身受。因此,本書的結局缺少了該有的感動。 女性角色是本書刻劃最力之所在。葵夫人可說是成功女性的代表,她事業有成又將情夫治得服服貼貼,美貌出眾,生活富裕,但卻是個最孤獨的人。為負心漢拋家棄子的阿峰、對真愛充滿迷惑的阿豐、懷疑丈夫變心的阿惠、飽受恐怖情人糾纏的阿六。這本書的新劇情可說都是以女性為主角來構成的,談論的也都是女性關注的議題。身為男性讀者,雖能認同這些故事都寫得很傳神深刻,但還是有種被冷落、被邊緣化的感覺。 即

閱讀心得:聖彼得的送葬隊伍

作者:宮部美幸 杉村三郎系列是一部令人鬱悶,不知為何卻又想繼續看下去的詭異作品。作者總是能創造出令人不忍卒睹的悲劇來與主角命懸一線的幸福相對比,總是會出現既真實又充滿恐怖惡意的反派角色讓讀者不寒而慄。這一次,主角再也無法置身於罪惡的暴風圈外,犧牲一切換來的幸福無法承受自身的重量,終究難逃崩塌的命運。 本書所探討的社會議題是「詐欺」。作者藉由真實案件「老鼠會」豐田商事倒閉做為開端,將詐欺這個現代社會之毒如何四處蔓延、如何成長壯大的過程呈現在讀者面前。十分諷刺的是,這些詐欺師竟然發源於原本為了訓練出企業心目中理想的員工而興起的敏感性訓練的「教練」群。這些能言善道,擅長利用人性弱點控制群眾心理的「教練」們在敏感性訓練的熱潮消退之後,發現自己的專長用來從事詐騙可說是無往不利。於是,詐騙案件的規模一個比一個大,受害者數量暴增。而且「老鼠會」式的詐欺會由上而下一個傳一堆,受害者本身也是詐騙者,也是加害者。一個案件的爆發不但留下一大堆求償無門的債務,更可怕的是還製造出一大堆新的詐欺師。 故事的謎團來自於一起詭異的公車綁架事件。一位攜帶手槍的老先生將包括主角在內的七個人關在封閉的公車內,然後命令這些人完成他所交付的事項。嫌犯提供三個人名與聯絡地址,要求警方將人帶到劫持現場,並且對車內的乘客承諾事後會寄給每人一筆可觀的「賠償金」,作為對眾人帶來困擾所作的補償。但警方隨後發動攻堅,嫌犯立刻飲彈自盡。表面上,案子就這麼結束了。調查後發現嫌犯其實身無分文,就在乘客們大失所望之後,賠償金卻寄來了。雖然金額沒有想像中多,卻也是幾百萬元不等的金額。 眾人對賠償金的處理意見紛歧,有人跪求大家收下不要告訴警方,有人堅持不收,有人想要報警。於是,主角提議把賠償金的來源,與事件的來龍去脈與嫌犯的真實身分查清楚,然後再來決定這筆錢的處理方式。大家都同意了,但對警方隱瞞的事實,成為後來種種不幸的開端。 老實說,事件本身的發展個人覺得不是很合理。嫌犯自己是個詐欺師,因為良心發現,想要讓自己一手創造的集體詐騙事件中所有該負起責任的人都付出代價。於是他把三個老鼠會的高階會員姓名交給警方,希望藉由身分曝光讓社會藉由網路肉搜聲討所有藏身於受害者中的加害者應負的罪責。但個人認為如果這就是嫌犯的目標,那麼直接將資料匿名曝光於網路不是更快、更完整?只公布三個人身分就能揪出所有該負責的人嗎?故事的後續發

閱讀心得:隱蔽搜查 果斷

作者:今野敏 延續上一集的故事,降調大森署署長的龍崎必須面對新的環境與新的挑戰。地方警署署長每天有山一樣的公文要蓋章,還必須要與眾多的部屬及上級長官周旋。當轄區出現重大刑案需要當機立斷,而妻子卻在此時送醫急救時,龍崎是否能作出正確決定,並且逐一擺平接踵而來的各種挑戰呢? 因為被貶官,這次龍崎終於有機會親自參與案件偵辦,而故事終於也有點推理小說的味道了。謎團本身並不複雜,一名強盜犯持槍挾持兩名人質在樓房內與警方對峙,警方雖試圖與歹徒電話聯繫,但歹徒只接了一次電話後就斷絕溝通管道。龍崎在房間內傳出對內射擊的槍聲後立刻下令特警部隊攻堅,結果雖然成功救出人質,但歹徒已遭擊斃,且歹徒的槍隻內已無子彈。 特警擊斃沒有子彈的歹徒引發社會輿論撻伐,警方監察官迫於形勢展開調查。龍崎雖然堅信自己與現場員警都處置得當,但高層似乎已經決定要找個替死鬼來平息眾怒,而經常仗義執言樹敵眾多的龍崎正是最佳人選。龍崎不但要與各方小人的暗算和來自上級的欲加之罪對抗,更要查清楚案發當時現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才能捍衛自己與部屬的清白。 辦案之餘,來自家庭的問題必不可少。妻子住院病情未明讓龍崎發現妻子對自己有多重要,兒子對未來的目標抉擇讓龍崎對兒子的管教態度有了轉變。家庭在龍崎心中的分量增加了,對部屬的疏離與成見改善了。龍崎逐漸從一個為了晉升單打獨鬥的官僚,轉變成一位值得尊敬的長官。 本書討論的重點議題有二,第一是警察的用槍時機,第二是指揮權責的歸屬。日本的狀況與台灣類似,社會對警察開槍打死人這類事件十分敏感。警察自己也怕惹禍上身,因此經常發生該開槍時不開槍導致警察甚至路人傷亡的案例。作者希望藉此案例來凸顯日本對警察用槍諸多不合理要求的荒謬,但處理的有點問題。警察有沒有打中嫌犯警察自己應該最清楚,如果搞不清楚,那麼確定誰打死嫌犯絕對是第一要務。可是故事裏居然沒搞清楚這點就結案了,連彈道分析與彈頭比對都沒做,才導致後面一堆亂扣帽子的麻煩事。如果一開始就把事情做好,那麼謎團根本就不會發生。 至於指揮權責歸屬應該看官階大小還是尊重專業,這種爭議並非警界專利,幾乎所有職場都有類似的問題。最常見的狀況就是官大學問大,長官說了算,一但出了差錯就找下面的專業人士來扛。所以辦事靠運氣,升官靠馬屁。本書主角龍崎當然不一樣,他讓官階比他低得多的下屬負責指揮前線總部的部屬與談判策略,讓專精攻堅的特警小隊

閱讀心得:糊塗蟲

作者:宮部美幸 在古早的江戶時代,執法者最重要的職責不是揭發真相,不是鏟奸除惡,而是要將犯罪本身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如果揭發真相帶來的壞處比好處還大時,執法者就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糊塗。作者藉此諷刺當今的上位者總是為了私利做出傷害老百姓的事,然後再一副假惺惺裝好人的態度花錢擺平。這種菁英傲慢的習性,古往今來都未曾改變。 主角井筒平四郎是個每天在轄區裡逛大街的「同心」。生性懶散的他最愛和街坊鄰居喇賽搏感情,對偵查犯罪刺探隱私這類事其實毫無興趣。但自從轄區裡的鐵瓶雜院發生一起內情似乎不單純的命案開始,雜院連續發生了數起看似互不相關,結果卻都導致住戶失蹤的事件。主角雖然懶散,卻也不是笨蛋。他發現事件背後似乎有人有計畫的秘密驅離鐵瓶雜院中的住戶,而這個人極有可能就是身為富商的雜院主人湊屋總右衛門,其動機不明。除了主角之外,這些事件也引起了總右衛門的仇人,以公報私仇濫捕濫刑為樂的「岡引」仁平的注意。主角一方面要調查整起事件背後的真相,另一方面更要阻止仁平利用真相傷害無辜的好人。 活靈活現的眾多出場人物依舊是本書最大的亮點,讓讀者不知不覺就愛上鐵瓶雜院這個看似平凡無奇的小聚落,而那些意圖破壞雜院生活的人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讀者厭惡的對象。其中凝聚情感核心的角色無疑就是滷菜鋪的老闆娘阿德了,她可以說是市井小民的良心代言人,她刻苦耐勞、腳踏實地,每天都努力供應最美味的滷菜給客人。她照顧身染重病的丈夫一年多直到丈夫過世,深刻體會其中甘苦的她二話不說就決定幫因照顧父親起爭執而殺害親哥哥太助的孤女阿露圓謊。她敬重鐵瓶雜院前任管理人久兵衛,因此對久兵衛抹黑新任管理人佐吉的言論深信不疑。她對妓女出身的久米充滿偏見始終惡言相向,因為她看不起不勞而獲的生活方式。但當她生病時久米不辭辛勞的照顧她、幫忙她顧店之後,她們兩人反倒成了鬥嘴不斷的最佳搭檔。 隨著鄰居一戶戶搬走,久米得了梅毒病情不斷加重,讀者的心情也就跟著阿德一起不斷的往下沉。很難想像一個與解謎幾乎完全無關、總是被利用、被欺騙的角色竟能如此重要,要是少了她,鐵瓶雜院的存廢就顯得無足輕重,整個故事的核心價值與感動也就蕩然無存。所以如果要為本書選出一位女主角,那絕對非阿德莫屬。 身為主角,井筒平四郎這個大智若愚的執法者則反映出當時中產階級的立場與心聲。雖然自己是武士階級,但既不有錢也沒有勢,有的只是一份少少的俸祿和沒啥前

閱讀心得:我殺了他

作者:東野圭吾 這是東野圭吾又一次挑戰讀者推理能力的本格力作。故事的視角不斷地在三位嫌犯之間切換,讀者以不同嫌犯的觀點來檢視整起謀殺案的始末。嫌犯們都有充分的殺人動機,都擁有相同的毒藥,其中兩位甚至在命案發生後還堅信是自己殺了被害者。但隨著加賀恭一郎介入調查之後,揭露的真相讓包括嫌犯在內的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這是一本完全專注於解謎的作品,而且因為三大角色都是性格有缺陷又精明狡詐的嫌疑犯,整篇故事的氣氛都顯得陰沉詭譎。被害者是個對女人花心、對朋友負義的作家,為了挽救自己的事業決定娶當紅女詩人為妻,斷然拋棄曾為自己墮胎的女友,女友因此憤而自殺。此舉引爆了三位嫌犯心中的殺意,同時以各自的計謀展開謀殺。然而,真相只有一個,真兇只有一人。 雖然故事進行到一半,就有兩位嫌犯親自向讀者承認自己就是兇手,但自認為兇手的人不一定是真兇,沒說自己是兇手的人也未必就沒嫌疑,因此讀者還是必須從大量的線索中尋找蛛絲馬跡。作者直到最後一頁,才把最關鍵的線索公開。因此讀者們看完第一遍之後,勢必得翻回去看個好幾遍,非得把真正的凶手揪出來,書才算真的讀完。所以讀這本書真正的樂趣,其實是從讀過第一遍之後才開始的,能夠獨立解開謎團,就會很有成就感。但若是不愛解謎,應該就會很不爽快。 既然是解謎至上的本格推理,自然就不能太過要求故事和角色的深度。讀完這本小說後,你不太會去同情劇中的角色,劇情也不會有耐人尋味之處。它就是一起難解的案件,破案就是它的全部。作者創作了一個好的謎題,整篇作品讀來緊湊明快毫無冷場,但它提供的就是最純粹的解謎快感,沒有感動、沒有啟示、沒有激勵、沒有哲理。 這樣就夠了嗎? 從東野之後的作品來看,答案很明顯。

閱讀心得:假面飯店

作者:東野圭吾 如果你喜歡看偶像劇,選這本書就對了。富麗堂皇的飯店、英俊機智的警探、堅守專業的櫃檯小姐,以及隨時可能發生的殺人案,讓故事從頭到尾既緊張、又輕鬆,外加一點暖暖的曖昧。當然,意想不到的真相與眾望所歸的結局相信能讓想要來段輕鬆休閒的讀者們心滿意足的闔上書本。 看似毫無關聯的三起命案現場,竟出現同樣寫著神祕數字的紙條。而破解數字謎團後,結果預告了下一起命案將發生於東京知名的柯迪希亞飯店。然而,除了犯案地點之外,毫無其他線索。因此警視廳搜查一課只好與飯店合作,派出探員們假扮飯店員工和客人潛伏於飯店內,隨時注意可疑的人事物以逮捕嫌犯並阻止命案發生。但刑警與飯店人的工作價值觀截然不同,刑警專門揭穿別人的假面具,飯店人卻要細心呵護隱藏在客人面具之下的真正需求。兩派人馬硬是擠在同一間飯店裡,自然會磨擦出不少矛盾火花。 對絕大多數喜愛推理故事的讀者來說,刑警的形象與價值觀早就十分熟悉。因此本書最大的賣點,其實是在讓讀者接觸較少被提及的飯店文化。男主角新田刑警與女主角山岸小姐都是本業領域的佼佼者,也都十分以自己的工作為傲。他們都很擅長察言觀色,具有看穿他人偽裝的職業嗅覺。但兩人看穿真相後所採取的行動與態度截然不同,刑警只在乎如何揪出犯人,飯店人卻要讓每一位客人都能獲得滿意的服務,無論客人是好還是壞。因此,男女主角之間的衝突與矛盾就反映出兩大陣營之間的隔閡,雙方為了相同的目標而合作,但彼此都有屬於自己的利益考量,因此故事中無論是客人、刑警或是飯店員工,人人似乎都戴著面具,而兇手就藏在這許多的面具背後。 作者讓男主角接受女主角的魔鬼鍛鍊,將一位精悍衝動的警探改造成彬彬有禮的櫃檯經理。兩人在櫃檯一起經歷一連串來自不同客人的考驗,一同體會飯店職場的酸甜苦辣,彼此逐漸建立起默契與友誼,進而相互欣賞、相互關心。然而,即使是最重視客人感受的飯店人,仍然無法滿足所有人,仍然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製造出對自己恨之入骨的敵人。這個人,就是兇手。但作者伏筆埋藏得實在太……機車,應該沒有讀者能事先發現吧。 我個人認為本書最大的瑕疵是兇手的犯案動機,甚至連男主角自己都認為兇手安排數字密碼將三起命案串連起來其實是不必要的,就算不這麼做警察也未必能查出兇手的真正身分,畢竟第四起案件被害人與凶手之間的關係實在太淺,連被害人自己都記不得兇手的長相,也不記得自己做了什麼事和兇手結下這麼大的

閱讀心得:1367

作者:陳浩基 這是一本以過去四十多年來的香港為舞台,以一位辦案如神的警官為主角,以六個獨立短篇組合而成的推理故事。主角遊走於灰色地帶的破案手法,相對反映出華人對社會現實的成見與無奈。如果合法手段不能為百姓伸張正義,那麼未達目的不擇手段就是唯一的選擇。然而,邪惡並不會因此而消失。好人只能以自己的靈魂當作牢籠,努力將邪惡囚禁其中,直到死亡降臨。 作者是香港人,但曾多次榮獲台灣各項推理小說獎的高度肯定,因此稱其為台灣推理小說界的代表性人物也不為過。本書可說是近年台灣推理小說界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曾經拍過賣座電影,並售出九個國外版權,這樣亮眼的成績在國內出版界極為難得。我們也可以經由本書,來評斷國內推理小說界目前所處的高度。 作者寫作前的取材功課做得相當紮實,對香港四十多年來的社會變遷,以及香港警察的組織文化都做過徹底的研究。因此這部作品可以當作了解香港與香港警察相當不錯的參考讀物,但這也是本書第一個為人詬病之處,太多的背景資料佔據了大量的篇幅,且都以作者敘述的方式表現,未能與故事劇情的進展相結合,因此嚴重拖慢了故事的節奏。這本書其實並不算太厚,但我花在這本書上的閱讀時間明顯超過同篇幅日系或歐美小說。因為它讀來太耗精力,我經常得要小睡一番後,才能繼續讀下去。 本書的六個短篇採用倒敘的時間軸排列,從現在一路回溯到四十多年前。每個短篇都走本格推理路線,布局錯綜複雜,伏筆設計高明,結局總能出乎讀者預料。就本格推理對謎團的要求來看,六個短篇都達到了不錯的水準。但是,在滿足了謎團的難度之餘,人物的個性與劇情整體的合理性就出了問題。除了主角關振鐸的性格有用心塑造之外,其它角色的表現就過於樣板。即使是第一配角駱小明,也只能算是主角的另一個分身,性格與行為表現並未能與主角產生明顯的對比與互補。而反派角色除了精明狡詐之外,性格也就只有一個壞字來形容,無法給人鮮明的印象與衝擊。 劇情方面的問題不在於謎團設計不良,而在於過度注重細節的合理性,卻讓整起事件本身的合理性受到質疑。故事中經常出現兇手自己說出:「假如我是主謀的話,blablabla,可是你沒有證據。」這類的橋段,身為繼陰險又狡詐的邪惡歹徒,無論自己的優勢有多明顯,這種愚蠢至極的發言根本就是自掘墳墓,毫無意義可言。作者這樣寫只是想凸顯以合法手段無法伸張正義,好讓主角以非法的手段陷害兇手使其入罪的行為合理化。但接下來主角

閱讀心得:火車

作者:宮部美幸 「火車」指的是一種日本的怪物,其外觀像是一輛冒著火的車子,用來載運生前為惡的亡靈下地獄。作者用「火車」形容如滾雪球般快速膨脹的債務,負債的人就好像被火車追著跑一般無法喘息,一旦被追上,就會撞得四分五裂。所以就算得出賣靈魂,化為厲鬼,只要還能繼續逃下去,這些人做什麼都在所不惜。然而,再怎麼逃,終究會被追上。罪孽深重的靈魂,終究得搭上火車…… 社會派推理小說之所以能深入人心,就在於其能以求解證明題般的嚴謹邏輯創造出無與倫比的真實感。雖然故事是虛構的,但透過一連串發生在角色們身上的事件以及所導致的因果,就能經由角色的詮釋,證明作者的觀點,贏得讀者的共鳴。本書成功融合了刻畫細膩的角色人性與無懈可擊的因果推理,將債務問題的可怕深深烙印在讀者心中。 貫穿全場的女主角「關根彰子」是本書最大的亮點。「關根彰子」這個名子代表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女人,一個是真正的關根彰子,另一個則是以某種未知手段冒用身分的神祕女子。兩人都是二十幾歲的美女,但冒名的女子更為出色,讓身旁年輕多金的帥哥們神魂顛倒。諷刺的是,這兩位女性都深受債務所苦。真的關根彰子因信用卡債越滾越大而宣告破產,而冒名者則因父母的債務被討債公司死纏爛打。 主角本間是個因膝蓋受傷停職中的刑警,因為遠房親戚拜託他尋找失蹤的未婚妻「關根彰子」而展開調查。沒想到單純的尋人案子,竟然挖出了一連串驚人的線索。原本以為因曾經破產被發現而逃跑的「關根彰子」竟然是冒充的,真的關根彰子另有其人,而冒充者的身分更是一片空白。 本書厲害之處,在於身為故事核心的兩位「關根彰子」竟然幾乎沒有戲份!從頭到尾都只存在於文件與眾人的口耳相傳之中!讀者只能從關係人與兩人留下的各種蛛絲馬跡想像兩人的真實面貌,這種手法反而比角色自己出來演更有神秘感,更有說服力。隨著真的關根彰子面紗一點一滴被揭開,讀者就更急著想認識另一個更美麗、更聰明、更神祕,也更冷酷的冒充者。 放款毫無節制的信用卡債、至死方休的暴力討債、漏洞百出的個資管理是本書所批判的三大主軸,讓人想起多年前狂發信用卡、現金卡,卡債催繳信滿天飛的亂象。廣告不斷鼓吹著虛浮的名牌主義,將擁有昂貴的名牌商品與尊貴、幸福畫上等號。再加上幾乎毫無管制的預借現金,讓許多追逐幸福假象的消費者身陷鉅額負債的漩渦。真的關根彰子因此宣告破產,而破產陰錯陽差地成了冒充者身分曝光的導火線。 冒充者

閱讀心得:隱蔽搜查

作者:今野敏 過去讀日本推理小說時,每當有特考組的高官、菁英出場時,總是一副架子超大、光說不練的跩樣,對案件的偵辦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那麼,如果讓這群官僚當主角的話,會發生什麼事呢?就讓本書來告訴你。 故事主角龍崎是個四十多歲、「典型」到過分的警察官僚,每天大清早就出門,一直工作到晚上十點多才回家。在家裡除了吃飯、洗澡、睡覺、看報之外,什麼事都不管。家裡的一切責任全部都推給老婆,女兒婚事、兒子課業如何,一概不關心。唯一在乎的,就是兒子一定要上東大!沒上東大就重考! 主角堅信只有東大是大學,別的大學都不是大學,只有東大畢業的才是「人」,其他的都不是人。這種心態想必讓剛接觸本書的讀者十分不爽吧,但作者藉此忠實反映了日本官場學閥、派系根深柢固的傳統文化。日本警察的組織在我們台灣讀者的眼中十分奇怪,基層辦案的刑警辦案績效再好、功勞再大,也無法躋身高層。能夠打進警方權力核心的,只有那些通過特考(類似台灣高考一級)的公務員才行。 這些官僚只在基層受過幾個月的實習訓練,就可以一步登天成為各個警署的高官。他們幾乎沒有辦案的經驗與能力,也不把辦案當作份內的事。他們的工作是把警察管好,別出亂子。他們所在乎的,是自己的職位。所以別的官僚都是自己的競爭者,都是對手,除了自己誰都不可信任。 既然辦案不關高階警官的事,本書自然也就不是推理小說,而是對警察文化提出質疑的批判小說。當主角發現自己的兒子吸毒時,他畢生所追求的一切都岌岌可危。一但消息曝光,很可能會變成重大的警界醜聞。到時不但自己官位不保、子女的前途都會永遠蒙上陰影。但若能隱瞞此事,就什麼事都不會發生。身為高階警官的主角,不該知法犯法,但同樣身為父親,又怎能不為自己的家人著想?主角在自身與家人前途和職責之間陷入兩難。 同一時間,整個警界則惹上了更大的麻煩。曾經犯下令人髮指重罪,卻因未成年而輕判的犯人出獄後接連被殺,偵辦後發現兇手竟然是現職警察。如果消息曝光,所有警方高官都有下台危機。因此,原本應該揭發兇案真相的警方高層正為著如何掩蓋案情大傷腦筋…… 此時,身為一個稱職的官僚,身為一個父親,應該有何種作為?這,就是本書拋出來的議題。 作者對警方的組織與文化做了非常多的功課,讓讀者很快就能進入狀況。官僚之間的勾心鬥角,與媒體之間的言語攻防,與家人之間的隔閡,與兒時玩伴之間的舊恨情結,都描寫得相當明快易懂

閱讀心得:無名毒

作者:宮部美幸 何謂毒?一旦攝取就會傷身者謂之毒。現代社會長期釋放出各種毒素,有形之毒會汙染環境、破壞生態,無形之毒會敗壞風俗、助長犯罪。人們對釋放毒物這檔事只要沒有對自己直接造成危害,則往往選擇視而不見,甚至當作必要之惡。長此以往,人類的未來必將斷送在自己手裡。作者希望藉由本書,讓讀者認清有哪些無名之毒正潛藏在我們身邊,進而阻止毒物的蔓延,以挽救我們岌岌可危的世界。 佛教認為人有三毒,一為貪,二為嗔,三為癡。作者以此為本,創造了兩個性格互為表裡的反派角色。一個認為自己的不幸都是別人的錯,所以不斷對身邊比自己幸福的人展開報復。另一個則認為自己和家人的不幸都是自己的錯,因此不斷忍耐、不斷壓抑,最終不斷積壓的怒火終究還是爆發,造成了無可彌補的後果。 故事沿著兩條主線並行,一條是氰化物連續毒殺案,另一條是主角被前同事不斷騷擾引發的連續事件。連續毒殺案其實並非一人所為,四起案件共有三個犯人。第一個犯人因為想自殺買了氰化物,竟然只為了測試毒物有沒有效就對超商的飲料下毒,造成兩人死亡。第二個犯人意圖將自殺偽裝成他殺,以便領取更高的理賠金。這兩個犯人身分很快就曝光了,所以故事的重點在於查明第三個犯人到底是誰。 老實說,主角杉村三郎和毒殺案扯上關係的過程真的只能以「純屬巧合」來形容。一開始主角只是為了查清楚公司剛開除的麻煩人物底細來拜訪私家偵探,卻正好遇到毒殺案受害者的孫女,因為同情少女的遭遇而伸出援手。以一個雜誌編輯來說,主動幫被害人找兇手這件事實在是有點幫過頭。既與其專業無關又沒有調查權限,卻老是在上班時間「抽空」拜訪案件關係人,只能說主角人真的很好,而且工作真的很閒。 對主角來說,對付那個被開除的前女同事才真的是切身的難題。這個名叫原田泉的女人可以說是本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了,她真正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八個字發揚到變態的境界。為了傷害自己仇恨的目標,她什麼謊都敢說。其中最恐怖的是她竟然在自己親哥哥的婚禮上,當眾指控哥哥常年性侵自己,讓哥哥不但婚事告吹,未婚妻更因此自殺身亡。主角惹上這種人,真可謂倒了八輩子楣。而且要惹火她很簡單,只要她覺得你比她過得爽就行了。相信所有男性讀者看到上面那一段,都會對這種怪咖感到不寒而慄。 因為有了這個號稱「天生說謊者」的女人,讓讀者對所有跟案件相關角色所說的話都產生懷疑。你無法確定這個麻煩女人所說的話裡是否有真話

閱讀心得:模仿犯

作者:宮部美幸 人間事事有因果。然而,當人群之中誕生了一股純粹的惡意,引發了一連串的殺人血案之後,悲劇將會以何種方式擴散出去呢?作者讓每一位不幸被命案牽連的人都成為主角,把一段段慘不忍睹的遭遇加以編織串連,以前所未有的全方位視角,將命案與社會的畸形互動呈現在讀者面前。 本書在日本創下史無前例的六冠殊榮,是宮部美幸寫作生涯的巔峰代表作。故事內容深入探討了潛藏於日本社會的各種問題,包括青少年問題、異性交往、婚姻、家庭、教育、職場、媒體文化、輿論、警察與司法制度、歧視與霸凌等等。謎題與推理不是重點,情感與人性才是鎖定讀者目光的關鍵。 從公園垃圾桶裡發現年輕女性的手掌開始,故事便朝兩起截然不同的命案方向開始發展。一起命案被害者與加害者身分都未知,另一起命案的被害者與加害者都已知。故事第一部的主要發展在於兇案事件的始末、追查公園命案的受害者與凶手的真實身分,以及引出被害者與加害者各自的家族成員與背景。而支線故事則藉由另一起命案的加害者家屬對受害者家屬的騷擾,將受害者家屬內心的創傷與加害者家屬所承受的社會壓力表現出來。 進入第二部後,故事從主嫌的共犯、被誤認為共犯的麵店廚師、共犯的父母以及麵店一家人的過去談起,開始揭露連續殺人案的背後真相。這個部分最重要的角色就是主嫌的共犯栗橋浩美,作者在刻劃這位連續殺人案的實際執行者的心路歷程可謂不遺餘力,但老實說,要讀者將視角放在一個性格偏激、精神有毛病的人身上實在不是件愉快的事。而且第二部故事的時間軸與第一部有許多重疊,命案的謎團在此就幾乎全部都揭開了。因此個人讀這一段時的感覺,就好像是作者自己出來洩漏天機,而整個案子的進度則完全停滯不前,要等作者把天機洩漏完之後才能繼續下去。這對看完第一部時,急著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的讀者來說,實在讓人等得有點不耐煩。 第三部基本上就是看主嫌如何利用媒體,成了家喻戶曉的大明星。以及主嫌如何被有良心的女記者及警方識破身分,真相如何大白。本書為何取名為「模仿犯」,到此才公開於讀者面前。 本書的主嫌把從事連續殺人案當作一場提供給全國人民欣賞的實境秀,所有的被害者、共犯、被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警察、媒體記者們都被視為登場的演員來看待。而全國人民不但都是觀眾,而且隨時可能因主嫌這個導演高興而在舞台軋上一角。果然這場殺人大秀成了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大家興致勃勃地談論命案的進展,批評登

閱讀心得:希特勒回來了!

作者:帖木兒˙魏穆斯(Timur Vermes) 希特勒應該是西方人最害怕復活的歷史人物了。大家都知道他一手建立納粹,讓德國快速從一次大戰的失敗中復興,並直接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犯下屠殺數百萬猶太人的血腥暴行。但是,如果他真的復活於此時此刻,會發生什麼事呢?作者成功地讓希特勒親自現身,與您一同經歷他光彩復出的心路歷程。 本書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寫成。在故事中,「你」就是希特勒。希特勒的想法就是你的想法,希特勒說的話就是你說的話,希特勒的成功就是你的成功,希特勒出糗就是你在出糗。因此,讀者會很自然地被希特勒那滔滔不絕的長篇怪論所洗腦,然後突然被他不時展現的無情冷血所驚醒。這種與主角既親合、又排斥的特殊關係,就是本書最大的創新與魅力所在。 希特勒是舉世公認的演說大師,充滿激情的音調與誇張的肢體動作讓他迅速成為群眾注目的焦點,而單一果決的邏輯與毫不猶豫的決斷,更讓他的言論成了不容質疑的信仰。希特勒對自己有絕對的自信,認為自己的決定與作為絕對正確。他相信自己身負拯救德意志民族的天命,因此對其他不同種族的人極度蔑視與敵視。但他又是個現實的人,只要是為了達成目的,他可以和他看不起的人合作,說出違背內心的言論。一旦達到目的,他就會將失去利用價值的任何人事物一腳踢開,毫不留情。因此,當我們看到希特勒想著某人應該被親衛隊關進集中營、某些人應該被列入種族清洗的名單時,我們會突然驚覺這可不是在開玩笑,他可是認真的。 但在那些與他共事的人眼中,希特勒卻是個親切、風趣、有點神經質卻又不失魅力、充滿使命感與勇氣的智者。他對寄生於民主制度之下、媚俗無能推卸責任的政客嗤之以鼻,對低俗聳動、以扒糞維生的媒體暴力正面迎擊。他有識人之明,懂得提拔人才,並不吝於讚賞獎勵。對於身邊得力的助手,他視同家人照顧有加。因此,他能夠建立支持自己的強大力量,並藉由擊敗對手爭取到更多的認同。 看著這樣一個希特勒不斷成功讓人既愉快,又擔憂。一方面,我們希望我們的政治人物就像表面上的希特勒一樣風趣、親切、果決、勇敢、充滿魅力、說話算話、有為負責。另一方面,我們又害怕這樣一個人的心裡,其實是個冷酷無情、偏執瘋狂的惡魔。書中希特勒的邪惡絲毫不顯於外,而現代人明明希特勒本尊就在眼前,卻全然相信希特勒已死而安心嘻笑。對照現今歐美極右派勢力抬頭,國族至上論復辟的趨勢甚囂塵上,能不有所警惕乎? 讀完本書,我多麼希

閱讀心得:空洞的十字架

作者:東野圭吾 本書透過兇殺案被害者家屬、加害者、加害者家屬三種不同的角度,來探討法律對殺人犯的制裁意義何在。是該一命抵一命,好告慰被害者與其家屬?還是該廢除死刑,讓加害者有改過自新的機會?如果死刑無法遏止犯罪,無法讓兇手悔悟,死刑又有何意義?如果坐牢後重返社會的加害者無法獲得社會的原諒與接納,只能重蹈罪惡的覆轍,那廢死又有何意義? 故事以一起因闖空門失風引發的女童命案揭開序幕,兇手是一個曾經因殺人案被判無期徒刑,剛假釋出獄沒多久的累犯。主角道正與妻子小夜子痛失愛女之後,經歷偵訊與審判的內心煎熬之後,雖然歹徒被判死刑定讞,但夫妻倆依舊無法走出兇案陰霾,最後決定離婚。離婚後,道正辭去廣告公司的工作,接下舅舅的寵物葬儀社,每天幫助痛失寵物的家庭走出悲傷。而小夜子則開始為雜誌社撰稿,並加入遺族會,致力於反對廢除死刑的運動。 十一年後,道正突然接到刑警電話,說小夜子遭人殺害。兇手町村作造很快就向警方投案,是個七十多歲,平日遊手好閒的老人。他向警方供稱是為了搶奪財物而殺人,但似乎另有隱情。 道正在協助前妻家屬辦理後事的過程中,發現小夜子死前在雜誌上發表關於偷竊癖的文章中採訪的女子沙織似乎與命案有關,更發現兇手町村的女婿仁科史也與女兒花惠在命案發生前竟與小夜子有約。 道正質問沙織後,才發現史也和沙織念高中時是一對戀人,交往時不慎讓沙織懷孕。當時才十幾歲的兩人害怕被家人與學校發現,因此偷偷將生下的小孩悶死後埋屍於青葉樹海。小夜子聽沙織說出這段秘密後,極力勸說沙織投案,並前往史也家中對花惠告知真相,說史也若不投案,就會直接報警。此時正好也在史也家的町村聽到兩人對話後,便尾隨小夜子回家後殺人滅口,命案真相終於大白。 故事一共有三起殺人案、四個兇手、三組被害人家屬,以及三組加害人家屬。兇手的下場各不相同,有判死刑的,有判十年的,更有可能不起訴的。但相同的是,對兇手的懲罰似乎對任何人都沒有幫助,就好像一座空洞的十字架,徒具形式卻無濟於事。 女童命案的凶手蛭川是個典型的魯蛇,因積欠賭債犯下強盜殺人案後,就在牢裡蹲了二十五年。出獄後找不到工作沒錢吃飯,只好重操舊業闖空門,被女童發現後二話不說滅口。他對人生很早就絕望,活一天算一天,就算被判死刑也顯得無動於衷,最後連上訴都懶,就這麼死了。他的死刑沒有拯救任何人,道正和小夜子婚姻破碎,小夜子更因為無法消除對殺人兇手的

閱讀心得:曙光中的機器人

作者:艾西莫夫(Isaac Asimov) 本書是機器人系列長篇的第三集。作者大膽嘗試將人類的愛與性慾和機器人相結合,讓人類與機器人能否結婚這個問題浮上檯面。另一方面,藉由開發太空應該由人類或機器人主導的爭議,討論被科技服侍的人類社會可能發生的種種問題。 正當以利亞和兒子班特萊在地球上訓練有志投入太空新世界開拓的年輕人時,外圍世界最強大的奧羅拉星因為一個人型機器人被「蓄意破壞」而引發政治風暴。支持開放地球人移民太空的法斯托夫博士是唯一有能力破壞機器人的人,連他自己都這麼認為,但他堅持自己沒有犯案,因此遭受支持人型機器人開發太空的反對派議員群起圍攻,政治地位岌岌可危。以利亞必須在對環境與文化全然陌生的星球上查明真相,證明法斯托夫博士的清白,否則地球人移民太空的夢想將就此破滅。 故事最大的謎團就是人型機器人詹德究竟是被誰,用什麼方法破壞的。以利亞在調查過程中,意外發現女主角嘉蒂雅竟然和詹德發展出夫妻關係。嘉蒂雅一方面沉醉於人機戀,一方面又為此感到羞恥,因此對外始終保密。作者自然會拿機器人在滿足女主人慾望同時卻讓其內心苦惱所產生的矛盾做文章,但老實說艾西莫夫確實不太擅長處理情慾這類劇情,嘉蒂雅對以利亞解釋這段感情的橋段有點像在用邏輯解析愛欲,感覺明顯生硬不自然。這本續集之所以會晚了二十多年才問世,想必也是為此卡關吧。但人與機器人之間的性關係確實是未來必然發生的熱門議題,作者又一次展現了超越時代的遠見。 與上一集的索拉利星相比,奧羅拉星更接近現代人眼中的科技天堂。每個人都有擁有十分充裕舒適的居住空間,有許多機器人照顧人類的生活起居並確保人身安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以享樂為出發點,每個人都能夠自由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無憂無慮的過日子。拜基因科技發達之賜,奧羅拉星人平均可活將近四百歲,有無比充分的時間享受人生。以上種種無一不是現代人對未來生活的願景,但作者認為這樣的社會會讓人類這個物種不但不再進化,長遠來看更會導致滅亡。所以宇宙開拓的任務應該寄託於平均壽命短,凡事親自動手,拒絕依賴機器人的地球人來主導。 這其中當然有為了與帝國、基地系列劇情銜接的考量存在,因為後來機器人幾乎消失於人類的宇宙文明之中。但就現況來看,要人類放棄更有優勢的科技不用是很困難的,除非這項科技本身存在嚴重的副作用。可以預見下一集應該就會對機器人消失的原因加以說明,個人很想看看作者如何解釋

閱讀心得:裸陽

作者:艾西莫夫(Isaac Asimov) 本書是機器人系列長篇的第二集。如同機器人的正子腦受制於機器人三大法則,人類的大腦也被後天的處境、教育、訓練所束縛。然而,當既有的思考模式與行為準則遇到瓶頸,無法解決眼前的重大難題時,掙脫束縛就成了解決問題的唯一選項。對人如此,對機器人亦然。 這次命案的舞台來到外圍世界之一的索拉利星,以利亞和機器人丹尼爾必須先搞懂這群完全不願與他人面對面接觸的當地人,並且破解機器人三大法則背後隱藏的漏洞,才能揭穿整個事件的真相。 在推理小說中加入科幻元素的好處,就是不必受限於既有的常識,可以自由導入各式各樣的思考邏輯。如同上一集的機器人之於三大法則、地球人之於曠野恐懼症,本集索拉利人的行為同樣受限於交際障礙。因為三大法則,機器人不能殺人,因為曠野恐懼症,地球人無法走出戶外,因為交際障礙,索拉利人絕對不會彼此面對面。當這些奇特的邏輯必然成立時,推理的思維自然就會與眾不同。 然而,正因為邏輯太過奇特,讀者肯定會懷疑這些內在限制真的必然成立嗎?當你對遊戲規則本身產生懷疑時,就很難從眾多線索中理出頭緒。 本書的謎題在於因為索拉利人除了配偶之外絕不面對面,所以除了被害人妻子之外,所有其他關係人都有遠在數百甚至數千公里之外的不在場證明。案發現場除了被害人妻子之外,就只有絕對不會傷害人類的機器人而已。而犯案的凶器竟然找不到,表示凶器被兇手帶走了,因此昏倒在現場的被害人妻子也不可能犯案。依照現有邏輯推斷,人確實被殺了,但兇手不存在。 而且,命案發生後,索拉利星的安全部長竟然在視訊通話時遭到下毒,差點送命。身旁除了機器人之外,沒有任何人類。因此除了機器人殺人之外,別無可能。 所以,問題就出在邏輯裡。 作者不但佈下邏輯陷阱,更將索拉利星上的機器人設定成一旦發現房間髒亂,就會馬上清潔乾淨,因此所有線索跡證都立刻被破壞殆盡。再加上警探想要與命案關係人面對面接觸都難上加難,更為整個辦案過程帶來諸多困擾。 甚至還發生機器人夥伴丹尼爾因為認為以利亞和命案關係人面對面會有生命危險,基於第一法則企圖阻止以利亞外出辦案這種鳥事。這些莫名其妙的限制為故事添加了不少趣味,更凸顯出突破這些限制確實有其必要,整個故事也在男女主角都決定要擺脫這些莫名的束縛後畫下句點。 本書的女主角嘉蒂雅是被害者的妻子,也是書中最不排斥與以利亞面對面的索拉利人。

閱讀心得:鋼穴

作者:艾西莫夫(Isaac Asimov) 本書是機器人系列長篇的第一集,內容巧妙融合了科幻與推理小說的元素。藉由人類警探以利亞˙貝萊和機器人丹尼爾共同偵辦一起命案的過程,將作者精心構思的未來世界呈現在讀者眼前。 故事的發生於「帝國」系列之前。此時的人類世界分為兩大陣營,一個是人口爆炸、資源卻瀕臨枯竭的地球,另一個是分布在太空中的五十個人類殖民地,地球上的人類將這些移民太空的人稱為「太空族」。兩個陣營的科技與文化發展截然不同,地球上的人類住在建築於地面下的人造城市之中,過著徹底實施計劃經濟、有如人民公社般的生活。長期生活於室內空間的結果導致地球人普遍得了曠野恐懼症,甚至無法在地面上行動。而太空族則大量利用機器人來服侍人類,為了不重蹈地球人口過度成長的覆輒,太空族嚴格限制生育,並且拒絕地球上的人類移民。財富、科技和意識形態的差異,讓雙方互相歧視。 一群太空族在紐約城附近地表建立了一座地球人稱為「太空城」的都市,這群太空族要求地球各城市導入機器人,理由是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並降低成本。此舉讓害怕被機器人取代的地球民眾大為恐慌,示威與攻擊機器人的騷亂不斷發生,更加深了地球人對太空族的猜忌與仇恨。此時,一名太空族科學家在太空城內遭到槍擊身亡,但卻找不到兇手與兇槍。太空族認為兇手是地球復古運動組織的成員,紐約政府則認為是太空族藉故挑釁。經過協商後,決定由紐約警方派出一位刑警,而太空族則派出一位機器人共同偵辦此案。 既然是機器人系列,故事的謎團自然圍繞著機器人打轉。主角以利亞並不是一般常見的名偵探角色,他算是地球人的代表,既討厭機器人,思考又容易受私情左右。而機器人丹尼爾外表是個外表完全與人類無異,但思考則完全像機器一板一眼。兩個水火不容的角色硬湊在一起,自然就產生了許多爆點與笑點。個性衝動又心懷偏見的以利亞兩度推理失敗,先是懷疑自己的搭檔丹尼爾根本就是被害人薩騰博士假冒的,接下來又懷疑兇手就是丹尼爾。兩次推理都被證明錯誤之後,以利亞才心不甘情不願地把偵辦矛頭指向地球人這邊。如此布局除了能讓主角的性格更鮮明之外,又為主角關鍵的第三次推理製造了更多的緊張氣氛。 主線的命案謎團其實不是重點,作者對未來的推測才是本書的精華。故事中的地球人是保守派的代表,他們對比人類更優秀的機器人感到恐懼,深怕自己被機器人取代。因此在反對機器人之餘,更反對其他科技創新,就算知道光憑既

閱讀心得:超弱刑警暴甘糟

作者:今野敏 這是一本以日本黑道幫派文化為賣點的推理小說。作者針對傳統日本幫派現狀與警方對抗幫派的手段做了相當多的功課,對警視廳搜查一課這個日本推理小說經常出現的刑警組織也有獨到的觀點。但本書無論在謎團的設計、角色的刻畫、說故事的節奏,乃至於氣氛的營造上都乏善可陳,實在不像是曾經得過推理大獎的作者應有的表現。 顧名思義,主角甘糟是個其貌不揚、與雄壯威武完全扯不上關係的中年刑警,但卻在負責對抗黑道幫派的組織犯罪對策係任職。依照作者的設定,甘糟生性膽小。但看完故事後,你會發現甘糟的膽小並沒有化做任何實際行動,只是嘴巴說說、做做樣子而已。他的所作所為根本就勇敢的很,隻身進出黑幫總部、周旋於幫派份子間的表現冷靜沉穩、思路清晰,所謂的膽小只是人家講話大聲時稍微抖一下而已,根本看不出他哪裡「超弱」了。 而故事的謎團,則是一個年輕的幫派份子在某停車場被鈍器擊傷,送醫不治。附近監視器正好拍到犯人所駕駛的車輛車牌,從車輛款式與調查出的車主身分發現犯人疑似不屬於任何幫派的某人。接下來,刑警就發現嫌疑犯可能是被陷害的,真兇打算藉此引發兩大黑幫之間的火拚,好讓自己得以脫罪。 於是,故事的進展就變成找這個大哥談談、找那的大哥談談,這個大哥找你談談、那個大哥又找你談談,跟蹤這個大哥、跟蹤那個大哥,周而復始。作者將讀者的注意力導向幫派與幫派之間的離間陰謀,還有警察內部有內鬼這些事,但卻沒有好好調查被害者這個人為什麼會被殺,既沒有詢問被害者的親朋好友鄰居,也沒有調查被害人最後出現的時間地點。只用被害者的直屬大哥一句三天前就失蹤,以及身上被凌虐的傷痕和致命傷有一段時間差的資料一筆帶過。整個辦案過程沒有人對被害者表示任何關心或同情,只把他當成一具屍體,讓人覺得這群警察只是在處理例行公事,而主角還不時表達對工作的不滿和厭倦。雖然說歸說,其實做的很勤快,但還是讓讀者對這些角色的印象分數大打折扣。 而最重要的謎底揭曉也讓人大失所望,所有線索指向的人「果然」就是兇手,這實在太讓我這個看過不少推理小說的讀者「意外」了。如果小說才讀到三分之二大家就知道某人一定有問題,而結果兇手果然就是他,那主角有什麼好厲害的?那些到最後才恍然大悟的警察與黑道不就變成白癡了?警察們對案件關係人的身家調查可說根本沒做,真正的犯案動機根本沒查,一直繞著誰會想要挑起兩派人馬火拼這個問題打轉。老實說,如果有把這些關係

閱讀心得:古騰堡的學徒

作者:艾禮思˙克莉斯蒂 一個改變世界的好點子,並不屬於第一個發現它的人,也不屬於一起實現它的那群人。它屬於全人類,它能成功除了盡人事,更得聽天命。故人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務必保持謙卑,因為一切的榮耀都歸於上帝。這個,就是本書想要傳達的意念。 古騰堡是西方第一個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家,它所發明的鉛字印刷術徹底改變了出版業,使得書籍得以大量流通,進而促成了文明的快速起飛。而印刷術之所以能轟動世界,則得力於他們所創造的「古騰堡聖經」。這本聖經品質之精美令世人大為驚艷,它不但是一本書,更被視為一個藝術品。本書的故事,就在揭露古騰堡聖經的創作歷程。 主角彼得˙薛佛寫得一手好字,原本是個大有前途的抄寫員。但養父商人法斯特見到古騰堡的印刷書與印刷機後,不但立刻砸下大錢投資,更命令養子立刻回家拜古騰堡為師,成了印刷工坊的小小學徒。 作者在角色的塑造上表現優異。書中的古騰堡雖有貴族身分,卻寧願過著工匠一般的生活。他就像個虐待勞工的豬頭老闆,每天逼員工工作十幾個鐘頭。為了怕工人在外面洩漏工作機密,他把所有工人都關在廠裡不准外出。員工只要犯錯就被罵得狗血淋頭,有好表現也不見老闆有啥好臉色。工廠的環境惡劣,又髒又熱又臭又陰暗。主角從文職人員突然變成又髒又累的黑手,自然心中滿是怨恨。更諷刺的是,印刷術從根本否定了抄寫員的價值,這對身為抄寫員的主角來說更是難以忍受。 作者筆下的主角,是一個感情纖細、對美學無比堅持、有點藝術家的潔癖、既固執又愛鑽牛角尖的人。而古騰堡卻是個粗野、腦筋靈活、滿口髒話、不修邊幅、擅長唬人的工頭兼推銷員。而主角的養父法斯特,則是個樂觀、和善、眼光獨到、好惡分明的生意人。古騰堡有創意、有技術、擅長行銷,卻缺乏耐性和美學素養,更糟糕的是他自私、手腳不乾淨又不講信用。主角正好能補上古騰堡所欠缺的部份,但他的個性使他只專注於自己投注熱情的部分,對其他的事缺乏關心與了解,以致未能及早發現師傅與養父之間的心結矛盾。而法斯特籌錢的功力一流,聖經能印成全靠他如神一般的週轉能力。但再好的脾氣也無法忍受古騰堡的揮霍無度、中飽私囊、甚至背叛。因此,聖經雖然得以完成且造成轟動,卻無法阻止法斯特與古騰堡徹底決裂,甚至鬧上法院。工坊也因此解散,好不容易建立的最強團隊成員各奔東西。 主角雖然一開始痛恨印刷術,但隨著學習磨練之後,發現了只有印刷術才能作到、前所未有的排版之美。因

閱讀心得:當祈禱落幕時

作者:東野圭吾 本書是加賀恭一郎系列最新的作品,為主角身世僅剩的最後一塊失落拼圖,也就是母親離家的真相予以總結。失蹤人口問題是構成故事謎團的核心,同時也反映出日本政府對社會邊緣人的漠視。當他們被黑道脅迫時,他們選擇逃亡而非報警。當他們被逼迫在輻射環境下超時工作時,他們選擇沉默而非求助。當他們失蹤時,沒有人認真去尋找。故事中的嫌犯只好將被漠視當作優勢,徹底犧牲自己好讓女兒得以力爭上游,也因此導致了更多、更慘的悲劇。 隱藏身分是嫌犯的生存之道。當嫌犯為了阻止身分曝光而殺人時,自然選擇以隱藏身分的手法來掩蓋真相。嫌犯先出錢向遊民買下遊民搭建的帳篷,再將自己公寓房間打掃乾淨,並換上有遊民DNA的生活用品。因為自己是用假身分租房子,當房間裡的屍體被發現時,警方就會根據錯誤的DNA而找錯人。然後嫌犯只要在帳棚內自焚而死,警方就不會看出兩起案件之間的關聯,真相就得以掩蓋。只可惜精密理性的算計,無法將親情與命運考慮在內。 家庭悲劇成了一連串殺人事件的導火線。嫌犯的妻子逃家時不僅帶走了全家所有的財產,還拿嫌犯的印鑑向黑道借了大筆債務。嫌犯為了保護女兒不被黑道抓去抵債只好舉家逃亡,就在山窮水盡打算一起自殺時,遇到了一個遊走各家核電廠打零工的男人。嫌犯的女兒因男人企圖非禮而誤殺了他,此時嫌犯想到可以利用男人的屍體裝死,並冒用男人的身分繼續活下去,這樣就可以擺脫黑道的糾纏。這招果真奏效,女兒也很爭氣地成了知名的舞台劇導演,並在東京大戲院公演生涯代表作。嫌犯為了親眼見證女兒的成就前來看戲,卻被女兒的國中同學識破身分。情急之下,嫌犯只好將其誘騙回公寓加以殺害,然後故佈疑陣掩蓋真相。 然而,在四處流浪的生涯中,嫌犯認識了加賀的母親,並產生了一段若有似無的戀情。因此,當加賀的母親孤單的死於住處時,嫌犯幫忙加賀母親的雇主找到了加賀的住址,讓加賀得以幫母親辦妥後事。也因為這層關係,嫌犯的女兒也認識了加賀。當警方調查嫌犯女兒的過程中發現加賀時,加賀便開始參與本案的調查,進而發現了本案與母親離家的真相。 嫌犯為了保護女兒隱姓埋名,加賀的母親因罹患憂鬱症,怕自己對兒子犯下大錯而遠走他鄉。同樣是為了兒女,同樣的孤單寂寞,但結果卻大不相同。掩蓋罪行的代價,就是犯下更大的罪行,而罪行的循環,只會導向破滅的結局。如果一開始時,嫌犯選擇報警,讓公權力介入,或許結果就會大不相同。但嫌犯為何不這麼做

閱讀心得:大亨小傳

作者:費茲傑羅 這是一本對男女關係充滿失望與幻滅的作品。故事中四個不同的男人對男女情愛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與作為,但結局都以徹底的失敗收場。奢華的上流社交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虛偽做作,浪漫的戀情看起來如此耀眼、如此真實,卻總是在轉瞬間變得醜陋不堪,既殘酷又空虛。作者強迫讀者面對異性關係的失落與黑暗,真愛絕對不是人人生而平等的權利,所以才如此珍貴。 本書的主角大亨蓋茲比,憑藉其來路不明的巨大財富,天天在自家豪宅裏大宴賓客、夜夜笙歌。但其真實目的,卻只是為了挽回一段自以為存在,但其實早已逝去的往日戀情。而與蓋茲比前女友黛西結婚的另一個富豪湯姆,卻勾引垃圾谷修車廠老闆威爾遜的老婆梅朵當情婦。這個情婦既庸俗又貪婪,卻能滿足湯姆對女性的占有慾與支配慾。修車廠老闆威爾遜是弱者的代表,發現老婆對自己不忠後把老婆關在家裡,並打算搬家來逃避現實。但老婆終究還是決定奔向情夫,卻意外被車撞死。敘述整個故事的旁觀者尼克,對身旁的人事物總是保持距離、冷眼旁觀。與女子高爾夫選手喬登之間的逢場作戲,因外表而互相吸引,引了解內在而分離。 書中角色都是凡夫俗子,貪婪勢利者多,自私自利者多,心口不一者多,冷漠無情者多。而主角蓋茲比卻想在這個不完美的世間,追求一段只存在於自己癡心妄想中的完美戀情,追求一種只存在於童話故事中的幸福生活。就算他在怎麼努力賺錢,再怎麼出賣靈魂,他心目中的完美情人終究還是嫌棄他百般隱藏的真實自我而離他而去。整個故事起於虛幻,終於破滅,讀完之後,真是一整個鬱悶到不行。 對照作者的生平,可以看出本書就是作者自己的寫照。作者自己娶了一個出身上流家庭的老婆,為了提供足以匹配的優渥生活,他拼命寫稿賺錢,甚至不惜借錢。因此不但債台高築,苦悶的生活讓他染上酗酒惡習,因此搞壞身體,英年早逝。 他有洞澈人性、觀察入微的才華,對人物外在與內在的刻畫細膩。在文筆功力上廣受肯定,成為眾多教科書中的經典範例。但老實說,我實在不喜歡這部作品。絕對不是因為他寫得不好,純粹是我討厭這種題材,討厭這種悲觀厭世的消極絕望,討厭看完書後才發現其中只有詛咒,沒有出路的感覺。也難怪剛出版時沒獲得高評價,直到有名人加持後才一炮而紅,因為它確實是本文字藝術的代表性傑作,對我來說卻不是值得推薦的作品。 現今台灣文學界總以纖細而錯綜複雜的心理描繪為得獎不可或缺的王道,檯面上的所謂名家無不精通此道,作品讀來讓

閱讀心得:麒麟之翼

作者:東野圭吾 最近的幾部加賀恭一郎系列作品都在探討現代日本社會的家庭問題,本書也不例外。這部作品標舉的問題包括年輕世代的失業貧窮問題、勞工權益被不當剝削、父親與家庭關係疏離、學校教育的觀念偏差、新聞媒體的不當炒作等。故事繼續以老店、神社聚集的日本橋周邊地區為舞台,搭配與民間信仰及傳統文化相關的謎題,保留了前作廣受好評的在地人情味。 尋找動機是本書推理的主軸。故事一開始,被害人青柳武明與頭號嫌犯八島冬樹相繼死亡,但各自留下了許多疑點。被害人遇刺後,負傷走了一大段路來到日本橋上的麒麟雕像才倒下。而頭號嫌犯打手機給女友說自己犯下大錯後,被警察追捕時發生車禍,身邊留下被害人的諸多遺物。因此警方的調查重點一開始就放在如何證明八島冬樹就是犯人,但想當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接下來調查方向兵分兩路。一條朝八島冬樹的犯案動機著手,進而引出鄉下青年在東京求職的困境、勞工安全與派遣工人權益被忽視、媒體不負責任只顧收視率所造成的傷害等議題。另一條追蹤被害人青柳武明為何會來到犯案現場,讓妻子兒女對父親所作所為所想所愛一無所知的家庭問題浮上檯面,進而導引出缺乏親子教育的青少年,在學校又沒能獲得正確的道德與價值觀,最後造成了一連串不該發生的悲劇。 這是一篇沒有所謂「詭計」的推理小說。謎團之所以會產生除了陰錯陽差的巧合之外,全都導因於家庭與社會問題。被害人之所以會被殺,是因為三年前一場溺水意外指導老師決定隱瞞真相導致。八島冬樹之所以會成為頭號嫌犯,是因為一時貪圖被害人的錢財,不但沒有出手相救,反而拿走被害人的皮包與公事包導致。而八島冬樹正好在青柳武明擔任製造部長的公司受傷又被解雇,則歸因於派遣工人受到不法待遇時無力與業主和派遣公司對抗,消息曝光後反而使身居高位的被害人成了代罪羔羊死無對證。被害人在日本橋周邊神社參拜的怪異舉動,純粹是延續兒子為了贖罪所發下的心願。負傷後堅持走上日本橋則是為了要兒子勇於認錯承擔責任所留下的遺言。 沒有人蓄意誤導警方辦案,但警方單從物證就先入為主認定八島冬樹就是殺人主嫌,於是不斷想要找出將被害人與兇刀和八島冬樹之間的關係。結果不但一開始就搞錯方向,使案情陷入膠著,更讓被害人家屬受到媒體與社會的誤解與歧視,差點就造成更大的不幸。作者藉此再一次強調警方光是破案絕對不夠,必須讓所有與案情相關的真相水落石出,才能避免冤獄發生,並讓所有關係人徹底擺脫刑案所

閱讀心得:雙城記

作者: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本書是一部以「時代」為主角的少見作品,時代指的是十八世紀末,民主主義開始發芽、成長的年代,而故事 的 舞台,則位於歐洲最具代表性的兩大文化首都,巴黎與倫敦。書中登場的人物有貴族、資本家、中產階級、都市貧民、鄉下農奴,他們展現了「時代」的個性與慾望,也就是開創現代文明思潮的那個最黑暗、最憤怒、最激情、最扭曲的出發點。 一部作品之所以能被公認為經典,光是好看、暢銷是絕對不夠的。本書無論是敘事風格、場景描繪,還有故事對讀者帶來的衝擊與警惕,在在都讓後世的讀者震撼,讓後世的作者仿效。唯有能達到如此境界,才不會被時間遺忘。 馬奈特家族的悲歡離合是整個故事的核心。其中最重要的人物,當屬身為大家長的馬奈特醫生了。故事開始時,馬奈特醫生因為在巴士底監獄坐了十八年黑牢,變成一個自我封閉、每天不斷做鞋子逃避現實的鞋匠。被銀行的友人羅瑞與一出生就沒見過父親的女兒露西救回倫敦後,在女兒溫柔細心的呵護之下奇蹟似的完全康復,並繼續從事醫生的工作,家庭狀況逐漸改善。 由此可以看出,馬奈特醫生的病情就是人性對抗外在黑暗的判斷指標。當周遭的環境受到人性光明面的影響越強大,馬奈特醫生的狀況就越好。當仇恨、暴力與恐懼的因子爆發時,馬奈特醫生的病就會復發,變回埋頭工作的鞋匠。而書中人性光明面最大的勝利,就是當醫生知道和女兒真心相愛的男人達奈就是當年陷害他入獄的貴族獨生子時,醫生決定放下仇恨,接納仇人的兒子成為家族的一員,以成全女兒一生的幸福。此時此刻,正是那個被仇恨與復仇淹沒的瘋狂年代裡唯一的救贖之光。 作者非常喜歡將自己的意圖隱藏在人物、故事與各種細節裡。個人非常喜歡作者所創造的各種小人物,每一個小人物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優點與缺陷。總是在銀行門口跑腿打雜的克朗奇先生總是自稱誠實的生意人,可是一見到老婆下跪祈禱就發火打人。原來白天的工作只是副業,克朗奇先生的正職是個盜墓者。聖安東區小酒館的老闆娘總是板著一張臉在櫃檯邊織毛線,對周遭人物愛理不理。沒想到她正是故事中仇恨的代表人物,她將所有的復仇對象用只有自己才看得懂的方式織到手中的毛線織物裡。革命一爆發,裡面所有記載的對象一個個遭到舉發,一個個掉了腦袋。 每一個小人物,都代表了群眾的一個面向。有的貪婪,有的自私,有的嗜血,有的盲從,有的重情重義,有的頹廢消極,有的目中無人,有的捨己為

閱讀心得:天使遊戲

作者:卡洛斯˙魯依斯˙薩豐 本書有一個非常好的開場劇情,將一個小說作者的誕生、成長、挫折、名利誘惑、小人剝削、孤獨無助、背叛、幻滅、操勞、病痛、憤怒與憎恨寫得入木三分,足以讓有意朝作家之路邁進的讀者為之膽寒。但接下來的發展就逐漸走偏走弱,結局讓人大嘆虎頭蛇尾。由此可見寫出成功的作品未必能成為成功的作家,而要持續寫出成功的作品是如此困難,看完本書的開局你就知道了。 故事發生在前一部作品「風之影」之前,從一次大戰即將結束的一九一七年開始,到二次大戰終結的一九四五年為止。讀者可以透過作者精湛的描繪功力感受到巴塞隆納這座城市不斷在成長改變,城市的景觀、居民的生活作息、四季的天候變換都寫得栩栩如生。而故事的鋪陳,則透過一個空有才華卻受盡欺凌的作家雙眼,帶領讀者一同體驗小說家墮落沉淪、出賣靈魂的恐怖過程。 主角的幼年非常悲慘。貧窮、家暴、被母親拋棄、父親被槍殺,靠著賞識自己才華的富有作家提攜,才得到一份在小報社打雜的工作。緊接著,他把握住貴人幫他爭取的機會,在報紙上連載的小說一炮而紅,總算初嘗成功的滋味,對未來的前程也看到一絲曙光。但成功並沒讓主角得到多少好處,寫稿的龐大工作量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原本友善的同事們忌妒他、排擠他,終於讓他沒辦法繼續留在報社。 貴人再次伸出援手,介紹他幫一家小出版社以筆名寫通俗小說。結果小說大受歡迎,雖然收入有改善,但工作壓力更大。主角的身體越來越差,暗戀的女友拒絕接受自己的情意,同樣是自己的作品,幫貴人代筆的小說被捧上天,自己掛名的賭命之作卻慘遭媒體打壓,連自己的母親都把書扔進垃圾桶。深感被全世界背叛的主角終於接受唯一始終賞識他、肯定他的惡魔邀約,幫惡魔寫一本屬於惡魔的聖經。 這段故事寫得非常有張力,也很有說服力,讓讀者非常想知道惡魔到底想要主角寫一本甚麼樣的書,還有主角要怎麼樣與這個來無影去無蹤、既邪惡又強大的新老闆對抗。但就在這個時候故事開始走下坡了,惡魔對書內容的想法寫得語焉不詳,書能對世界造成多大的影響、有多大破壞力也始終不得而知。而主角發現原來自己住的房子之前的屋主就是惡魔上一個委託的作者,而這個前屋主的死因非常可疑。於是中後段的故事重心轉向主角對前屋主生平與死因的追查、以及隨之而來的神秘人物一連串的殺人滅口與栽贓嫁禍上。 故事中段最大的亮點就屬依莎貝拉這個十七歲美少女助理與主角的互動了。這個部分的情節溫馨逗趣,

閱讀心得:拉普拉斯的魔女

作者:東野圭吾 這是一本懸疑科幻小說。你沒看錯,不是推理小說。因為本書的犯案手法只有「超人」才辦的到,普通人是不行的。此外,本人強烈懷疑作者打算以這部作品當成一個新系列作品的開端,而且設定的讀者年齡層有年輕化的傾向。這對喜歡本格推理的讀者來說可不是好消息,但如果你對小說的題材沒有預設立場的話,倒是可以好好期待東野圭吾的又一次變身。 本書的核心理論基礎出自拉普拉斯的假設。拉普拉斯認為如果有智者能瞭解這世界上所有原子的目前位置與運動量,就可以運用物理學計算出這些原子的時間變化,進而完全預知未來的狀態。而這個智者,就被稱「拉普拉斯的惡魔」。 女主角羽原圓華是個因接受腦部改造手術成為可以精確預測周遭環境所有變化的「超人」,作者將主角設定成大腦處理計算的速度比超級電腦還要快,又擁有天才般學習理解能力的少女,只要透過五感觀察就能精確且即時預測數小時內即將發生的天氣變化、物體運動、流體動態,甚至人接下來即將採取的行動,因此被稱為「拉普拉斯的魔女」。而與之對抗的反派,當然就是被稱為「拉普拉斯的惡魔」的男子甘粕謙人。女主角是個嬌小可愛型的傲嬌妹,反派則是個高深莫測的冷酷帥哥,老實說這實在像是輕小說的設定。 甘粕謙人與父親甘粕才生都有一種遺傳性疾病「父性缺乏症」,簡單說就是不知道親情為何物的男人。甘粕才生是個極端完美主義並瘋狂熱愛電影的導演,因為對自己的家人無法滿足自己對完美家人的要求感到不滿,竟然用硫化氫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兒,兒子則變成植物人。 外表看似植物人的甘粕謙人其實仍有知覺,他知道父親不但殺害全家,還打算竄改所有家人的生平故事,當作自己拍電影的劇本時,就決心要復仇。他接受女主角父親羽原全太朗的手術後奇蹟似的復原,並且變成具有預測能力的超人後,就成為國家支持的研究所研究的對象。他假裝對過去失去記憶,等待復仇的時機成熟,然後就用自己的預測能力,執行一連串不可能的謀殺案。 基本上犯案的手法很簡單,先找到適合犯案的溫泉區,然後找個偏僻的地點預測該處的氣流狀態。一旦時機成熟,就由共犯將被害人準時帶到該地點,然後施放毒氣就行了。這種手法只有能精確預測環境變化的「超人」才辦的到,一般的推理根本無用。所以這不能算詭計,只能算是超能力。 本書創造了蠻多配角和預設伏筆,比如說女主角所隸屬的數理學研究所,就是一個國家級秘密研究機構,裡面女主角的父親是天才腦神經外科醫

閱讀心得:宿命

作者:東野圭吾 本書是從小即為宿敵的兩人一面不斷彼此較勁,一面與加諸己身的命運拚搏的故事。其中一個人總是贏,另一個人總是輸。輸家追求的夢想、財富地位、心愛女友,一樣都沒得到不說,還都被宿敵給贏走了。為了養家,輸家當上了警察,過著與飛黃騰達無緣的單身生活。然而,命運卻讓贏家捲入一樁離奇凶殺案,從各方線索研判,輸家認為贏家極可能就是兇手。於是,一場攸關兩人宿命豬羊變色與否的終極對決就此展開。 許多人相信人的命運從出生那一刻起便已經注定,因為即使是科學也發現人類的體能、智商、外表、甚至性格都與先天上的基因有密不可分的關聯,人生下來之後又受到家庭、學校、工作、社會各方面強大的意志所左右,受制於人者太多,操之在己者鮮少。不管如何努力,一個人終究只能擁有一個人生。贏家總喜歡將自己的成就歸功於自己的努力,認為自己的人生是由自己一手開創出來的。而那些對自己人生不太滿意的大多數人,則難免會將自身的遺憾歸咎給命運,如果人生早已注定,那麼自己就可以不必對自己的失敗負責。 書中的警探勇作與宿敵晃彥從小就不斷在各方面互相較勁,雖然兩人的表現都很優秀,但勇作總是被比下去的一方。勇作自知天賦不如晃彥,但不服輸的個性讓他奮鬥不懈。然而好運似乎永遠站在晃彥那邊,而勇作則總是惡運不斷。大學入學考試前一天父親中風,讓他不但無法如願成為醫生,更必須與初戀女友分手,獨自撐起家計與照顧父親的重擔。而他的宿敵晃彥不但當上了醫生,在一流大學任教,還娶了自己的初戀情人。當勇作發現這一切時,對自身宿命的怨恨可想而知。接下來,當他發現晃彥極有可能是殺人兇手,並且還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祕密時,期待命運一舉翻盤的雀躍心情亦不難想像。這就是本書最引人注目的焦點:宿命與努力的對決。 本書的謎題在兩樁命案之間交互纏繞。一樁發生在十八年前,死者是一個住在醫院中的弱智女性。另一樁則發生在晃彥本家瓜生家的墓地,死者是現任UR電產的社長。豪門世家內部的貪婪、情慾,以及一樁涉及人體實驗的爭議性研究,發展出兩樁兇殺案的背後動機。 命運的巧合不斷發生在故事的各個角落。同時間竟然同時出現三組人想要殺害同一個對象,三組人馬各自留下的犯案線索參雜在一起使案情變得撲朔迷離。命運讓勇作與十八年前的被害人早苗相識,讓勇作與晃彥結下了不解之緣,讓美佐子與勇作相戀,卻又讓美佐子與晃彥結婚。這一切都讓人覺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卻對如此的安排哭笑

閱讀心得:沉睡的森林

作者:東野圭吾 本書以芭蕾舞團作為故事的舞台,故事充份表現出成為專業舞者所必須付出的血汗與待遇的嚴苛。即使已經身為頂尖的舞者,在追求藝術極致的目標之下也必須長時間毫無懈怠的苦練,與舞蹈不相關的生活需求也必須犧牲割捨,例如食慾、戀愛、家庭等。當一個人將生命的意義完全放在一件事情上面時,成功將無比珍貴,但失敗的痛苦與後果也將無比沉重。 作為加賀恭一郎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本書出版已有三十多年。看著主角還在使用BB call的感覺,彷彿自己又年輕了起來。想當年正是日本景氣最好的時候,而就本書的內容來看,當年專業的芭蕾舞者的待遇簡直比血汗工廠還不如。練習全年無休不說,還沒有薪水!只有參加公演才有演出費,甚至舞鞋的錢都還得自己出。日常生活的全部就是苦練苦練再苦練,傷痛孤獨苦悶都只能往自己肚子裡吞,全靠一股熱情和不服輸的鬥志支撐自己,直到努力開花結果,或絕望降臨為止。 這種殘酷的競爭並不只限於芭蕾舞界,職業運動、音樂、繪畫、藝術、文學作家、演藝事業等比比皆是。眾人只看得到成功者在舞台上光鮮亮麗、名利雙收的一面,卻看不到絕大多數夢想破滅、虛耗光陰、人財兩失的淘汰者在陰暗角落的斑斑血淚。如果不夠困難,就不算追求夢想。有膽量追求夢想的人,就該有面對失敗的覺悟。在台灣,所謂的夢想幾乎只剩下創業賺大錢,沒膽冒風險的人就只能找份薪水圖個安穩,把自己隱藏在茫茫人海中。 本書的事件布局相當巧妙,由四個必然相關,卻毫無脈絡可循的事件組成。從一開始的舞者疑似正當防衛殺害闖進舞團的陌生男子開始,緊接者舞團導演被毒殺、男舞者遭下毒送醫,直到疑似毒殺嫌犯的女舞者自殺,接連發生的事件讓讀者自然而然相信其中必有關聯,但到底如何串聯則讓人摸不著頭腦。殺害陌生人的女舞者是正當防衛還是另有隱情?隱藏在數十個舞團舞者與工作人員之中的兇手到底是誰?誰在男舞者的咖啡裡下毒?謀殺導演的嫌犯自殺前的最後訪客又是誰?這些事件到底是同一個藏鏡人在幕後策畫,還是倒骨牌般的因果報應?眾多的謎團混雜在一起,再配上一個被主角愛上,看似柔弱卻越來越可疑的女主角,讓讀者不看到真相揭曉就難以罷休。 本書充分發揮了本格推理小說的魅力與趣味,充分滿足讀者對謎題真相的好奇與期待。但與作者後期的作品相較,就少了一點主題深度與話題性。謎底揭曉之後,讀者很容易就忘了這本書在講什麼。這幾乎已經是休閒小說的宿命,能讓人念念不忘的作品可說少

閱讀心得:惡意

作者:東野圭吾 利用偽造的犯罪動機來謀取自身利益,同時讓被害人身敗名裂!本書的兇手不但謀殺了被害人,還打算搶走被害人畢生的創作與名聲。作者以此證明了對真相追根究柢有多麼重要,否則即使抓到真兇,不但無法伸張正義,反而可能對被害人及其遺族造成更大的傷害。 這部作品完全以書信敘述的方式表現,內容交互穿插著自白書、警探的筆記、獨白、探訪記錄等。這讓讀者始終處在一個超然的觀點上,彷彿在審視過去發生的案件一般。老實說,我認為這是本書最大的敗筆。這讓讀者完全喪失了臨場感與事件正在發生的迫切感,角色們也因此顯得平板單調,難以牽動讀者的情緒。 但案件的布局與轉折則相當有創意,作者利用兇手的筆記佈下了許多真假參雜的資訊來迷惑警方與讀者,但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假資料的用途並不是用來隱藏兇手的真實身分,而是用來扭曲、醜化、抹黑被害人的人格與作為,進而為凶手建立虛偽的犯案動機。 一開始兇手為了不讓警方看穿其真正的意圖,還創造了一個不在場證明的詭計來掩飾,並巧妙的露出破綻讓警方看穿,進而逮捕自己。這個時候讀者應該會覺得有點奇怪,為什麼真兇都落網了頁數還剩快一半。而在加賀恭一郎不斷針對兇手的犯案動機窮追猛打時,讀者也會覺得兇手都認罪了,又何必硬要挖出兇手不願透露的犯案動機呢? 結果動機果然被一點一滴的挖出來了。被害人一直利用兇手與被害人妻子的不倫戀與謀殺未遂的證據來脅迫兇手為其代筆,兇手受不了被害人的壓榨憤而行兇。結果輿論一面倒支持兇手,質疑被害人的創作所有權,使被害人的家屬飽受社會壓力與訴訟之累。但這一切看似完美且合情合理的犯案動機竟然全是兇手處心積慮蓄意偽造的,所幸加賀恭一郎依舊能夠秉持鍥而不捨的態度與準確的直覺,識破那些證明兇手犯案的證據中有些竟是兇手自己偽造的,進而一舉揭穿兇手真正的動機,讓正義終能伸張。 老實說,東野圭吾經常會想出一些非常極端折磨人的詭計手法。向本書的兇手為了假裝自己是被害人的影子作家,竟然在短時間內將被害人所有的著作全部手抄改寫一遍!這麼累人的詭計虧他想得出來!但這也襯托出兇手對被害人心中暗藏的惡意與憎恨有多扭曲。被害人明明從小就照顧自己,對自己曾經參與對被害人的校園霸凌不計前嫌,還協助兇手出道成為作家。可是被害人對兇手越好、恩情越大,兇手對被害人的成功與幸福就越嫉妒、越憎恨。當兇手發現自己得了癌症,這股恨意立刻爆發。他就算成為殺人犯、就算死也要

閱讀心得:紅色手指

作者:東野圭吾 如果你想知道一個平凡的現代家庭可以有多悲慘?看完本書你就可以了解一個大概了。媽寶少年、不孝媳婦、魯蛇丈夫、失智婆婆,一個逐漸崩潰的家庭,造就了一個性格扭曲的兇手。而這個凶手不但摧毀了另一個家庭的幸福,更讓自己與家人墮入地獄之中。家庭失敗所造成的不幸,誰該負責?又是什麼,讓我們的社會不斷量產著失敗的家庭? 「沒有最慘,只有更慘」可說是整個故事的最佳寫照。在外工作的先生突然接到妻子求助的電話,回家後發現自己的獨生子竟然殺了一個七歲大的小女生,然後把屍體丟給父母不當一回事!這是什麼狀況?而自己那個只慣孩子、不顧公婆的妻子竟然威脅如果報警她就自殺!這是怎樣?結果這個沒用的老公只好乖乖的到公園棄屍,看到瞞不過警方調查甚至還打算拿自己已經老年癡呆的母親出去頂罪!這…這…這…這是哪種變態才想得出來的恐怖劇情呀?可是這種事可能會發生嗎?還真他媽的有可能! 過去,家庭是所有家人最安全的堡壘、最穩固的依靠。有了家庭的支持,就不用擔心孩子沒人管教、老了沒人照顧。就算工作遇到挫折,也可以靠家族的力量東山再起。但是現在,家庭變小了,家人變少了。年輕人不論男女都忙於工作,生育率大幅下降。做父母的沒時間陪孩子、陪公婆,彼此間的感情自然越來越淡薄。家庭沒有了愛,就成了種種悲劇的溫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口成了燙手山芋,被家人、政府當成皮球踢來踢去。家庭問題已經成為所有現代人共同的夢靨,而崇尚個人主義的年輕人們乾脆不婚不生,就像故事中的媽寶兇手一般,把麻煩與責任都丟還給政府與社會。能怪他們嗎?不!因為現代的家庭問題就是有這麼恐怖! 除了兇手一家這個人間大悲劇之外,作者還另外提供了幾個家庭對照組。主角加賀恭一郎與父親間看似疏遠,實則緊緊相繫的親情令人動容。主角認為不論父親所提出的意願有多不合理,做兒子的都應該加以尊重。於是父親要孤單的死去,死前不准兒子出現在自己面前。而主角也真的就這麼做了,即使讓其他親戚不滿也在所不惜。而幼女被殺害的家庭,其父母所承受的痛苦與悲傷自不待言。看到被害人一家的椎心之痛,再對照兇手那一句:「都是父母的錯。」真是讓全天下的父母心驚膽寒。 到了故事最後,才發現原來大家都以為已經癡呆的婆婆,其實是假裝的!這讓原本已經悲慘至極的劇情又一次讓讀者如墮冰窖。想像自己聽著自己的兒子與媳婦親口計畫著要自己為孫子頂罪,那些冷酷無情沒血沒淚沒心沒肝的話語從自己

閱讀心得:以前,我死去的家

作者:東野圭吾 有句話說:「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往後種種,譬如今日生。」現在的自己,和過去的自己、童年的自己,必然是不一樣了。美好的過去,我們會用照片、影片、文字、記憶去把它們留住。而那些不堪回首的過去呢?我們是用刀刻斧鑿牢記於心?還是用遺忘將其燒盡?我們該如何處置那些死在過去的自己?這就是作者想要與讀者一起思考的問題。 本書最大的特色就是:男主角沒有姓名!而且全書都以男主角第一人稱「我」的視角來推演劇情。所以讀者從一開始心中就會存在著「我是誰?」這個揮之不去的疑問,進而引出「我」跟女主角失去的童年記憶有沒有關係?「我」是不是那些線索中所提到眾多人物的其中之一?「我」自己是否隱藏了什麼不可告人的祕密?作者試圖用這種手法迷惑讀者的思考方向,並暗示讀者應該好好思考「自己又是誰?」這個問題。 而「家」就是本書的謎題。什麼是「家」?什麼是親情?為何父母會虐待自己的親骨肉?而這些肉體乃至於心靈上的虐待會對這些受虐者造成何等嚴重的傷害?作者在偏僻的山林中架構了一棟豪華卻空洞、嶄新又陳舊、真實又虛偽、有情卻無人的家的空殼,其中收藏了關於謎團的所有線索。而真相就是隱藏在這名為「家」的空殼中,面目猙獰的怪獸。 而說穿了,這裡所謂的怪獸,就是對子女沒有愛的父母。女主角自己就是一個有虐兒行為的母親,她覺得自己不愛自己的女兒,覺得自己的女兒在別人面前都很乖,可是就是不聽自己的話。她覺得女兒看不起自己,故意與自己做對,於是她失去理智,開始對女兒打罵,施虐。也因此,她懷疑自己的行為與自己失去幼兒時的記憶有關,所以才拜託男主角陪她一起探索自己不為任何人所知的過去。 隨著一個個線索揭露,隱藏在宅邸內的秘密逐漸揭開。原來所有的不幸,都源自於被扭曲的親情。有放棄不成材兒子,寵愛優秀孫子的祖父,有因得不到父母的愛而墮落,甚至對自己的兒女施暴的父親。有對這一切束手無策的祖母,也有將恩人的女兒當自己的孩子扶養長大的忠僕。對親情的幻滅,造就了不愛子女的父母。對親情的渴望與絕望,化做殺意的烈焰,幾乎徹底毀滅了這個原本應該要溫暖、安全的「家」。 恢復兒時記憶的女主角最終還是離婚、離開自己的孩子,殘酷的真相無法治癒她早已被扭曲的心靈。但她選擇讓過往的一切徹底死去,接受既有的自我,專心去過未來的日子。而男主角自己,也疏遠了對自己各懷私心的生母與養父母,獨自面對不可知的命運。 這是一個十

閱讀心得:誰殺了她

作者:東野圭吾 「由讀者來推理,這才是推理小說!」作者在封面上如此預告,而且也真的這麼做了。本書走完全本格推理路線,劇情充滿了曲折離奇的詭計、謊言、以及眾多虛實難辨的線索。而鬥智的角色不再僅限於警探和兇手,更加入了一位攪局的復仇者。更絕的是,作者竟然不揭曉兇手是誰就The End了,讀者必須自己判斷兇手到底是誰?我只能說東野圭吾你這傢伙真他X的帶種! 本書的劇情很單純。被害人是個適婚年齡拉警報的粉領上班族,偶然邂逅了一位小她好幾歲的街頭畫家。兩人交往後女方發現男方其實是有錢人家的孩子,與男方父母見面後也相談甚歡。眼看幸福即將成真時,被害人犯了一個大錯,將男友介紹給自己的閨蜜認識。結果男友變心跟閨蜜跑了,不甘心的被害人威脅要將閨蜜過去的醜事公開,結果……就被殺害並偽裝成自殺了。 好死不死最早發現屍體的是被害人的哥哥,身為交通警察的哥哥從現場的疑點判斷妹妹是被謀殺。為了要親自報仇,他將現場所有疑似他殺的相關證據通通帶走,以確保警方會以自殺結案。但這些手段依舊逃不過加賀恭一郎的法眼,於是一場警探、復仇者與真兇之間的對決就此展開。 本書的詭計布局相當精采,從故事前段的蒐證、故佈疑陣,到中段加賀如何從已經被破壞的犯案現場中殘留的線索拆穿復仇者隱瞞真相的詭計與意圖,以及兩位嫌疑犯所說的謊言與偽造的不在場證明。到了結局階段,復仇者計誘嫌犯們回到案發現場予以綁架並接上電擊器,威脅要將真兇電死迫使嫌犯自白。尾隨嫌犯而至的加賀警探為了阻止復仇者並揭開真相,與復仇者及兩位嫌犯展開高潮迭起的最後大對決。 可是就在劇情來到最高潮,復仇者終於確定真兇是誰後按下電開關,將其他所有人嚇出一身冷汗後,作者卻不告訴讀者兇手到底是誰?直接收工下班了!這下可好,讀者們只好趕快翻遍整本書找證據,想破頭去找出自己認定的真凶。不把兇手找出來,這本書就不算看完。 後來上網搜了一下,發現一大堆讀者各自的破案心得。結果讀者們心目中的真凶竟然呈現五五波,兩位嫌犯各有幾乎一樣多的支持者。作者可真是造孽呀!要是這樣才叫做本格推理,恐怕三分之二的讀者都要跑光了!看小說應該是種休閒,幹嘛那麼累呀?不過偶一為之,還真是挺有趣的。 可以把推理作家之間的本格論戰,用小說來顛覆諷刺一番。作者的功力可謂爐火純青,令人拜服。喜歡親自挑戰推理難題的硬派讀者們,本人在此將本書鄭重推薦給您。

閱讀心得:畢業-雪月花殺人遊戲

作者:東野圭吾 之前看「新參者」的時候,就對那個既精於推理,做事又龜毛仔細的刑警加賀恭一郎的過去十分好奇。一來前作這方面著墨甚少,二來加賀這種既親切又疏遠、既開朗又憂鬱的氣質究竟從何而來?此一謎底未解,看同系列其他作品時就得面對同樣的疑雲。所以讓我們回到本系列開始的原點,也就是加賀恭一郎畢業前那一段不願回首的往日時光。 原來那個總是獨來獨往的加賀恭一郎也是曾經有死黨的。有自己心儀的對象沙都子、同是劍道社的女劍士波香,高材生正彥與祥子是人人稱羨的一對,而網球隊搭檔若生與華江更是公認登對的愛侶。這群人從高中時代就結緣,一直都是無話不談的好友。但隨著大學畢業的腳步日日迫近,現實社會的黑暗與誘惑逐漸滲透進好友們的心中,單純的友誼因現實的利益而背叛,多年的愛戀因個人的前途考量而破滅。祥子的死點燃了罪惡的導火線,揭穿一切真相的加賀恭一郎則付出了失去愛人與所有好友的慘痛代價。 本書是東野圭吾相當早期的作品,內容相當符合本格推理的架構。祥子命案是一個密室殺人的詭計,而雪月花遊戲則脫胎自茶道,與撲克牌抽牌魔術異曲同工。密室的機關來自於新科技形狀記憶合金,而抽牌遊戲的謎底則是原本合作的兩個共犯各懷鬼胎窩裡反所導致的下場。殺人手法向來不是故事的重點,重點始終來自於人性的弱點。 波香的劍道對手為了求勝,以求職內定為條件買通了急於幫若生找到好工作的華江對波香下藥,導致波香意外敗北失去參加全國大賽的機會。而交到壞朋友與陌生男子發生一夜情的祥子,因男友正彥知道真相後的冷漠態度與懷疑染上性病的雙重打擊而自殺。發現女友自殺將死的正彥,因為個人前途的自私考量非但未將女友送醫,反而決定離開任其死去。認為正彥殺害祥子的波香從正彥處聽說是若生陷害自己,於是與正彥共同策劃在為老師祝壽的雪月花儀式上對若生下毒作為報復,沒想到反被正彥將計就計慘遭毒殺滅口。 友情、愛情在前途、仇恨與情慾誘惑的面前成了被犧牲、被拋棄的對象。而不顧一切揭開真相的加賀恭一郎,不但失去了因罪行而死去的好友,犯下殺人罪的正彥因此駕車墜海自殺,若生決定放棄內定的工作與華江分手,而沙都子也決定離他而去。真相將恭一郎的好友和情人都傷害、都趕走了,而他只能獨自面對畢業之後徬徨而孤獨的職場生涯。 看到這裡,加賀後來所表現出的氣質和做人做事的態度似乎就可以理解了。他非常重視被犯罪影響的任何一個人,非得要讓每一個因真相受到傷害的

閱讀心得:誰?

作者:宮部美幸 幸福人人想要,但得之不易,稍縱即逝。人們會為了幸福作出最崇高的奉獻,也可能為了幸福犯下最邪惡的罪行。因此,很多人對幸福懷抱憧憬,更有不少人對幸福戒慎恐懼。本書從一位老司機因離奇車禍不幸身亡的事故出發,將所有牽連其中的人與他們的內心揭露出來,進而讓遠看美麗無比的幸福,披上了一層灰色的憂鬱面紗。 這本書雖然被歸類於推理小說,但其實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詭計,有的只是每個當事人內心隱藏的秘密,以及隨著時光遠去而逐漸消逝的舊日痕跡。主角杉村三郎是個出身平庸的書店編輯,卻幸運地娶了日本首屈一指的今多財團千金菜穗子為妻,還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桃子。這樁人財兩得的婚姻讓主角成了眾人嫉妒的對象,更讓身為一介凡夫的主角每天活在幸福崩潰的陰影之中。主角的岳父與妻子的兩個兄長在公司都是自己的上司,身邊的同事有意無意的與自己疏遠,主角自己的父母更因為反對這樁婚事而與主角鬧翻。這些都讓主角除了妻女之外,可說是孤立無援。而妻子因有心臟病,身體向來虛弱,女兒還小,現在的家庭生活雖然如天堂般幸福美滿,卻像氣球一般經不起任何打擊。 幸福的背後伴隨著無比沉重的孤獨、疑懼與負擔,而選擇一肩扛起,義無反顧的主角因此更顯得勇敢與堅強。 相較於得天獨厚但命懸一線的主角一家,謎團的核心梶田一家則是歷盡滄桑的代表。父親梶田信夫年少時就與老家親友斷絕關係,獨自前往東京闖天下。經歷了驕縱輕狂與幻想破滅後,終於學會做人必須腳踏實地。好不容易謀得一份玩具工廠的正職,生活終於能夠安穩下來時。卻又捲入女同事的家庭糾紛而不得不離職,還讓女兒聰美經歷了一段恐怖的經歷,從此對父母與他人產生懷疑、壓抑而變得神經質。等到信夫成為今多會長的私人司機之後,在平安富足與父母溺愛下長大的么妹梨子個性活潑驕縱,但姊妹倆卻因互相忌妒而產生心結,原本應該同心協力的家人卻成了競爭、搶奪的對象,最終只能與幸福二字漸行漸遠。 本書的謎團無需高深的智慧,造就一切的是複雜的人性與弄人的造化。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想追求或保有幸福,但面對毫不留情的意外和他人有意無意的競爭與算計之下,都得在不幸降臨的陰影之下戒慎恐懼的度日。即使謎團的真相揭開了,雖然兒時的心靈創傷獲得解放,但親人愛人殘酷的背叛行為更讓人難以面對。結果主角的努力只換來了聰美的嫉恨與遷怒,沒有為任何人帶來一丁點幸福。 作者成功的詮釋了一段無奈的人生。看過本書之後,了解

閱讀心得:流星之絆

作者:東野圭吾 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說。光是三位精明、溫柔、知性的帥哥一字排開,配上高挑秀麗鬼靈精怪的女主角,那個畫面光用想像就閃得讓人睜不開眼睛。而貫穿整個故事的親情羈絆,搭配一邊追兇手,一邊還得躲警察和那些詐騙受害者所營造出的緊張氣氛,讓人一讀就放不了手。最後的結局既感人又圓滿,相信女性讀者一定會愛死這本小說了。 角色認同度絕佳是這部作品最大的亮點。作者一開始就致力於塑造有明家三兄妹之間的堅定情誼,從小時候半夜一起溜出去看流星雨,意外躲過了父母被殺的慘劇,到之後的育幼院生活,乃至於出社會後共組詐騙集團的過程,都將彼此之間牢不可破的真情表露無遺。讓讀者一開始就自然而然地站在三兄妹這邊幫他們加油,為他們擔心,被他們的愛恨情仇所感動。而他們所盯上的兇嫌一家,過著富足美滿的生活。兇嫌的兒子對飲食文化充滿熱情,無論對事業或心愛的女人都一本至誠的態度,對照三兄妹認為社會不是騙人就是被騙的人生觀更呈現強烈對比。結果復仇者反而更像罪犯,而嫌疑犯怎麼看都像好人,這樣的故事確實能讓讀者耳目一新,對真相的好奇心也就更為殷切。 其次,推理角色的定位也讓作品增色不少。推理的主導者是詐騙集團,為了逼出嫌疑犯,三兄妹決定做偽證栽贓,將警方偵辦導向自己所認定的兇嫌身上。這種遊走於灰色地帶,一不小心就換自己被抓所帶來的緊張感,也是在其他推理小說上難得一見的。通常負責推理者總是站在絕對正確的一方,只要小心反派勢力的威脅即可。但本書的三兄妹不但要與兇嫌對峙,更要避免自己現在與過去的惡行曝光,因而獲得了加倍的故事張力。 女主角與兇嫌兒子之間純純的愛對整個故事起了畫龍點睛的效果。相信大家讀這篇作品時,真兇是誰反倒沒這麼重要,戀愛的結局到底如何才是真正關注的焦點。三兄妹走上歹路是無可避免的事實,隨著真相漸漸揭曉,法律制裁的悲劇也一步步迫近。怎樣才能讓這群既可愛、又令人憐惜的兄妹們得到幸福呢?怎樣大家才能從命案的詛咒中解脫出來呢?這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現的重點,人性的光輝才能撫平不幸造成的傷痛。 本書最後的導讀文章中提到,作者自己認為這部作品不是自己寫的,而是書中人物們自己打造出來的。由此可知角色的成敗對小說的重要性,好的作品一定有讓人激賞不已的角色。而作者將故事的核心「親情」,用一道無比用心執著的牛肉燴飯來代表。那充滿感情與懷念的家傳美味,為家人之間的羈絆做出了充滿韻味與溫度的詮釋

閱讀心得:大斷電

作者:馬克˙艾斯伯格(Marc Elsberg) 如果電沒了,會怎樣?相信每一個讀者都知道現代生活不能沒有電,如果沒有電問題就大條了。但是會發生那些問題?隨著停電時間的拉長,哪些困境、災難會一一浮現?即使是科技最先進的國家,在完全失去電力的狀況下能夠支撐多久?長時間大範圍的停電,對整個世界的政治、經濟會造成多大的損害?當我們的政治人物高唱反核口號、吹捧綠色能源時,我們真的了解如何發電、如何供電嗎?看過本書,你會對電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對我們所享受的一切便利與舒適更加感恩。 發電廠與供電網路的關係,就好像心臟與血管的關係一樣。為了保護與血管相連的各種器官,血管中的血液必須維持穩定的壓力與流量。電也一樣,為了保護所有使用電力的各種電器設備,供電的電壓與頻率也必須保持穩定。因為發出來的電能必須被用掉,供電系統會根據目前的用電狀況,來控制發電廠發出的電量。但要是電網上的用電狀況發生巨大的改變,例如所有的用戶突然都不用電了,那麼發出來的電能無處宣洩,就會導致發電與供電設備紛紛跳機、甚至損毀。這就是本書中之所以會發生大停電的主要原因,而導致用戶突然同時離線的罪魁禍首,就是入侵接管智慧電網的駭客。 本書著墨最多之處,在於停電的後果。故事的進展以時間軸為單位,詳細記錄著停電後每一天歐洲各地所發生各式各樣的災情,以及主要角色們在這段時間內的種種遭遇。作者對停電所導致的骨牌效應有相當充實且符合邏輯的描述與推論,每一件發生的事都言之成理。從一開始的停水、馬桶不通、環境衛生惡化、食物腐敗短缺、加油站與交通設施停擺、電話電視網路通訊中斷,一直到後期的核能電廠缺乏燃油導致災變、警力過勞癱瘓導致社會動盪失序、物資短缺導致人民挨餓受凍、缺乏醫療照顧導致病人與老弱大量死亡、工廠因停電導致各種損害火災甚至化學災變等等,所有細節都被列舉出來並且加以串聯,推導出各種可能的結果。這個部分是最能讓讀者長知識的地方,但同時也是最讓讀者感到厭煩的地方。因為許多的苦難場景可能在前幾天就已經在別處發生過了,但之後的每一天都可能會看到類似的橋段。政府的會議只是在敘述歐洲各地傳來的種種災情,幾乎都提不出具體有效的解決辦法。同樣的政府會議也是每天都會出現,只是內容有差罷了。 至於應該是故事主線的追查犯案真凶部分,身為資深駭客的主角真正在對抗幕後黑手駭客集團的時間其實不長,主角大多數時間都在……嗯……跑路。

閱讀心得:新參者

作者:東野圭吾 這是一個由九個短篇巧妙串聯起來的長篇推理小說,寫法相當有創意,而且以充滿日本傳統老街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為題材,讓推理不再只侷限於破案抓嫌犯,謎底的真相多半都是與破案無直接關聯的善意謊言或美麗誤會,而警探除了挖掘真相之外,還要讓所有當事人都得到紓解與撫慰才行。整部作品讀來充滿善意、關懷與人情味,是一部令人愉悅且耳目一新的優質創作。 人物可說是這部作品表現最出色的亮點。每一章的角色們都讓人覺得好像就住在隔壁一般親切,而發生的故事也像是出門就會遇到般的常見與寫實。幫忙隱瞞病情真相的保險業務員、幫老闆隱瞞外遇真相的學徒、愛鬧彆扭的婆媳與夾在中間的可憐丈夫、嘴硬心軟的老爸、因朋友被殺深深自責的女子、忙於工作疏於顧家的父親與負氣離家追求夢想的兒子、以及待人和藹親切、暗中關懷愛子生活又努力實現夢想的母親,同時也是不幸的命案被害人等,每個人物都能讓讀者產生同理心與同情心,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每個人後來怎麼了。 貫穿每一章短篇的命案主線,則是由同樣是日本橋町新住民的刑警加賀恭一郎與被害人三井峰子擔綱。從命案現場與被害人留下的種種謎團,透過刑警鍥而不捨的探索與強大的推理能力,一一解開真相,並且讓所有關係人都得到最適當的處置與撫慰。老實說,本書的主角加賀恭一郎反而是這部作品中最神秘、最摸不透個性與底細的人物了。他非常認真的處理偵查相關的每一個細節,而且非常重視每一個人的感受與每一件事的因果,務必讓每一個人事物都能得到圓滿的解決。但關於他自己的過去與現在、家庭與情感、喜好與厭惡、夢想與目標,則完全是個空白。因為加賀恭一郎是作者早期系列作品的主角,或許作者預設讀者都已經看過之前的作品,對主角的生平都已經很了解,所以在此不必贅述。但對沒有讀過前作的人來說,這個部分就顯得有些不足。 讓推理進入鄉土劇情中,加以完美融合成一杯香醇濃郁的義式拿鐵。作者成功的完成了一個全新的嘗試,更讓讀者想回過頭去一睹主角加賀恭一郎的其人其事,以補足本書留下的空白。而接下來主角在日本橋町又會發生什麼事,想必會讓讀者們懷抱滿滿的期待。

閱讀心得:杜鵑鳥的蛋是誰的

作者:東野圭吾 一個天賦異稟,卻來歷不明的孩子到底是誰的?應該屬於扶養孩子長大成才的養父?還是有血緣關係的生父?當基因科技發展到可以藉由基因組合篩選出有特殊才能的孩子時,是應該讓孩子的天賦發揚光大?還是尊重孩子自己的興趣與選擇?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親,你會怎麼做? 本書的故事主軸在追查天才滑雪少女緋田風美的身世之謎,另外穿插有基因天賦但對滑雪興趣缺缺的少年鳥越伸吾的受訓經歷,以及一樁針對緋田風美的離奇恐嚇與傷害案件。緋田風美的父親宏昌雖然從妻子的遺物中得知女兒是妻子偷來養的,但仍盡心盡力的將女兒養大,並讓女兒接受滑雪訓練,成為備受矚目的明日之星。但宏昌內心一直對女兒的親生父母心懷愧疚,所以當疑似女兒生父上条前來拜訪後,宏昌就決定要查明女兒身世,並將女兒還給親生父母。另一方面,任職於新世開發的基因學專家柚木為了證明有天賦的運動員擁有特殊的基因排列而找上緋田父女,希望能比對父女倆的基因來做研究,但宏昌知道女兒並非自己親生而加以拒絕。不死心的柚木透過其他管道調查緋田一家的身世,卻意外發現緋田風美的身世成謎。故事就循著父親與柚木兩人的調查路線分頭展開,直到真相大白。 有天分的孩子人見人愛。將孩子一手帶大的養父為了孩子的幸福,不惜拋棄一切。而親生父親為了救自己與妻子所生得了白血病的兒子,前來尋找與情婦所生的女兒。隸屬財團的柚木為了自己的研究與公司的利益介入這些有天賦孩子的人生,他覺得這樣對自己和孩子都好,但那些孩子卻未必領情。於是當大家都忙著搞清楚孩子到底是誰的這個問題時,卻多少忘記了孩子的天份與人生都是孩子自己的,別人沒有權力決定孩子們自己的未來。 以上就是本書提出的主張。尋找身世之謎這種老梗確實很能鎖定讀者的目光,不看到水落石出不肯放手。但故事在揭曉真相的部分寫得有些簡略,對女兒生母從醫院偷竊嬰兒,意外導致嬰兒死亡,進而將自己的女兒交給好友,也就是剛流產的緋田妻子扶養,然後和死嬰一起放火自殺這一段一筆帶過。老實說如果是這樣緋田的妻子既然知道嬰兒是自己好友的私生子,好友又已經自殺不會再來追討孩子,那又何必自殺呢?嬰兒又不是自己偷來的,何必良心不安呢? 另外在恐嚇傷害案這部分處理的同樣簡略。主嫌上条的兒子臥病在床住院中,竟然還能自製破壞遊覽車煞車的裝置,他又不是車輛方面的專家,又不能親臨現場實地測試,卻能做出一用見效的裝置,未免也太厲害了些。而為了不讓母親

閱讀心得:瀕死之眼

作者:東野圭吾 本書以日本夜生活的酒店文化為背景,並加入東野圭吾作品中少見的靈異與情色手法,藉由一起車禍展現人性虛偽、自私、懦弱、推諉卸責的黑暗面。故事內含成人議題,十八歲以下讀者不宜閱覽。 故事一開始,作者以超慢動作描寫被車衝撞女性由生到死的整個過程,內容非常血腥,甚至令人作嘔,將受害者的恐懼、痛苦、憤怒、憎恨全都聚焦到最後的瞪視之上,造就了貫穿劇情的最強復仇利器:瀕死之眼。這最後的一眼,將所有車禍當事人甚至無關的旁人都捲入瘋狂、破滅與恐懼的深淵。 主角是車禍的肇事者之一,有一天突然被女性受害者的丈夫攻擊而喪失了對車禍相關始末的重要記憶。為了撫平心中的不安與罪惡感,主角開始四處調查這起車禍的真相。而一位美艷而神秘的女客人出現在主角工作的夜店中,對主角展開百般魅惑,動機不明。而所有車禍相關的當事人,則個個都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整個故事就好像深夜的霓虹燈般,在黑暗深處散發著既鮮艷又虛幻的光彩。 隨著主角的記憶一點一滴地回復,事件的醜陋真相逐漸揭開。原來車禍的兩個肇事者都是收錢幫人頂罪的人頭,而美艷的女人其實就是撞死被害人的駕駛。她被那恐怖的瀕死之眼嚇到精神崩潰,變成有如被死者附身一般,狂熱的將自己的外貌整形得跟死者一模一樣,開始向其他車禍當事人展開追查與報復。 老實說我並不喜歡這個故事,原因如下: 1. 主角本人並非善類,而且是等到故事後期才讓讀者知道。這種安排會讓將意識帶入主角這個人的讀者感到很不舒服,對主角立刻失去認同,進而對整個故事產生反感。 2. 故事的主題相當模糊,缺少其他作品對社會議題的關注。變得過度著重感官刺激,強調恐怖、情色與敗德。讓整個劇情失去了深度,讀完之後那種令人回味的感覺不見了。 3. 瀕死之眼能夠讓被瞪視的人癱瘓任其擺布的超能力,並不適合用在凡事講求邏輯與理性的情節中。作者大膽挑戰靈異題材,個人的感覺並不成功。 為了表現夜生活的虛幻與沉淪,那些燈紅酒綠的萬丈紅塵,似乎也讓整個故事都迷失了吧。

閱讀心得:天空之蜂

作者:東野圭吾 這是一部以核電議題為舞台的警世之作。書中加入了非常豐富的科技元素,並與錯綜複雜的人性交織成一部有知識、有主張、有遠見的現代預言。本書出版時,311大地震與福島核電廠災變都還沒發生。當你看過了災變對日本與全世界核能產業帶來的衝擊與日本政府與社會對核電的立場反覆,再與書中的故事對照,真讓人感到不勝唏噓。 這是一個以事件為主體,而不以人物為主體的小說。為了表現這個牽涉層面甚廣的故事,本書的人物角色非常多,但受限於篇幅,角色戲份難免受到壓縮。所幸事件本身的衝擊度夠強,而且節奏明快,故能牢牢吸住讀者的目光,給人一種場面浩大、高潮不斷、有如實況轉播般的臨場感。 作者嘗試以中立的觀點,從各個面向來看核能發電這個無比敏感的議題。反核運動人士、電廠周邊居民、核電業者、政府官員、電廠主管與作業員、電廠下包維護人員、以及職場輻射症受害者等,都在故事中侃侃而談,由各種角度呈現核電對整個國家社會的利弊得失。 個人認為這個故事的主軸,在於「科技人的悲哀」。身為真正肩負核電發展重任並親身承擔風險的技術專家,卻被夾在政府、電廠擁有者與財團們所鼓吹的核電絕對安全神話、反核團體對核電產業的仇視與非理性抗爭、社會大眾對核電議題的冷漠無感之間,像豬八戒一般裡外不是人。事件的兩個主嫌都是各自領域的科技菁英,一個是核電專家,一個精通飛行器。但核電專家因自己的工作而喪子離婚,而飛機專家因太過優秀遭到排擠,兩人都陷入中年失婚、孤獨絕望的憤怒漩渦中。他們努力工作,不但得不到掌聲,還深受其害,於是核電專家要用核電給整個國家社會人民一個永難忘懷的教訓,飛機專家則只想將自己的心血結晶摔成碎片。這種不被了解、不受重視、沒有肯定、只有責任、責難與過勞的孤獨與失落,在故事中許多科技人身上都看的到。 嫌犯身為科技人,選擇用科學實證的方式,一次打臉壓迫自己的三大陣營。一架裝載爆裂物的直升機,讓那些鼓吹核安萬無一失的政治人物與財團都現出戰慄的原型。而直升機落下後依舊安全無虞的核電廠,則可以讓那些非理性的反核團體閉嘴。而被整個事件搞得焦頭爛額、四散奔逃的社會大眾,則會永遠記得核安威脅的嚴重性。雖然最後直升機因為眾人的通力合作而墜海,並未擊中核電廠,但嫌犯說了:「被蜜蜂叮一次比較好。」與福島核災這把插在日本背上的利刃相比,嫌犯或許是對的。 本書在科學技術方面做了大量的描述,包括核能發電、航太科技

閱讀心得:聖女的救贖

作者:東野圭吾 如果你看完「嫌疑犯x的獻身」後,會驚嘆「怎麼會有這種男人?」的話,那麼看完本書後,你會訝異「怎麼會有這種女人?」作者塑造了一位讓男人搞不懂、猜不透的謎樣女性,來表現人類史上最大謎團:「女性的愛情邏輯」。而這位女性佈下了只有女人才想得出、做得到的殺人詭計,讓眾多男性警探與湯川副教授一個頭兩個大。 「真愛」又再一次成為男人與女人衝突的焦點。書中的被害人,也就是聖女的丈夫,是個想要傳宗接代甚於真情浪漫的現實主義者。對他來說,女人只是幫他達成生涯規畫所必需的工具,無法幫他生小孩的女人毫無價值,所以拋棄這種女人他毫不手軟。而他的妻子,則是個集外貌、智慧、賢慧於一身的完美女性,除了不孕之外。妻子明知道自己無法滿足丈夫的需要,卻與丈夫簽下了一年內生不出小孩就離婚的婚前契約,硬是要拿自己的真愛與丈夫的執著對賭,結果注定要面對破滅的悲劇結局。 女性觀點是這個故事的主軸。作者導入了菜鳥女警探內海薰這個新角色,在推理過程中不斷對男性同僚們提出女性觀點的邏輯判斷與線索,以及對女性情感動機的敏銳直覺。而男警探草薙則被聖女的外貌、內涵與悲願深深吸引,始終難以接受她可能是兇手的任何質疑。這一男一女各自朝完全相反的偵辦方向前進,最終卻反而讓整個來龍去脈都浮上檯面,讓真相無所遁形。 然而,本書在推理的精采度與情感的衝擊度上未能超越「嫌疑犯x的獻身」,原因當然就出在兇手聖女的身上。聖女明知道自己所愛的男人最想要的是孩子,明知道他拋棄自己的好友,導致好友自殺為的就是生不出孩子,卻還是堅持要再給男人一次機會,並把自己的未來幸福當賭注,賭這個男人會為了自己的愛而有所改變。這種心態從男性的角度來看是愚蠢、病態的,並不會讓男性讀者感到同情,反而有種陰森戰慄的恐懼感,所以謎底揭曉時的感動就少得多了。 其次,兇手一年前就對廚房淨水器下毒,然後一整年都不讓任何人使用淨水器的水龍頭這個詭計核心確實駭人聽聞,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也確實能做到完全犯罪,但實際上出意外的機率實在太高。兇手必須能100%掌握丈夫會在家的一切時段,並且搶先一步回到家中,並且用不留痕跡的手腕去影響丈夫,讓丈夫不會對淨水器產生絲毫的興趣,或對自己的行為有絲毫的懷疑。這種難度實在高得過火,即使作者將兇手塑造的再厲害都讓人難以信服。 雖然本書的成就未能超越前作,卻仍然是一部引人入勝且耐人尋味的佳作。最後還是難免要發幾

閱讀心得:風之影

作者:卡洛斯˙魯依斯˙薩豐 這是一本七情六慾氾濫成災、佳句銘言俯拾皆是、場景描繪美不勝收、史詩氛圍身歷其境的不凡佳作。作者將經典小說、史詩歌劇、戲劇電影等諸多元素巧手揉合,打造了一個既緊張懸疑又賺人熱淚、既借古諷今又耐人尋味的傳奇旅程。作者在文筆、寫作技巧、人物塑造、故事節奏、寫景敘事、情感收放等各個面向看幾乎無懈可擊,會造成評價差異的大概只有讀者自己對故事本身的好惡吧。 本書以二次大戰前、中、後的巴塞隆納為舞台,故事以主角本人現身說法的方式進行。這種做法的好處是讓讀者能夠與主角合為一體,親身經歷主角的冒險旅程與內心糾結。但如果讀者對主角的個性認同度不夠高時,這樣的合體便覺得有些痛苦。老實說,我和主角可說是內在與外在都截然不同的人。我可以理解主角十七八歲年少輕狂,對異性充滿了幻想與渴望,動不動就把真愛掛在嘴邊,一旦天雷勾動地火就一發不可收拾,這些都很合理。但……主角跟另外一位隱形主角的魅力值未免也太高了吧,不但眾多女角對其毫無招架之力,甚至連男人、老人都喜歡他們。對照情場失意組反派角色們的悲慘遭遇,難怪仇恨值會如此之高,始終處在狂暴狀態了。 這樣不公平的人生非常成功的讓衝突極大化,但身為情場失意組的我來說真是一種折磨,讀來苦笑連連了。 所以憤怒的我決定要多說這部作品的壞話。 首先,整篇故事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老梗。例如舊書店的窮小子愛上富家千金、青少年愛上大她十歲的姊弟戀、窮小子和富家千金擦槍走火後才發現原來兩人是兄妹,好死不死又一槍斃命懷孕了,然後引爆情敵與千金老爸的瘋狂報復,族繁不及備載。寫到這裡,大家大概會以為這是本冷飯炒到爛的言情小說吧?不!大師厲害的地方就在這裡,作者就是有辦法把這種梗重新排列組合,硬是讓你怎麼都猜不到,等到謎底揭曉才會有一種想撞牆的感覺,心裡暗罵自己怎麼會笨得沒想到,又不能不佩服這的確是唯一合情合理的真相。所謂「俗到極點便是經典」,真是本書的最佳寫照。 其次,第一人稱寫作方式的盲點就是主角未能身歷其境的情節很難處理。作者在此也犯了與之前「歷史學家」這本書相同的毛病,那就是以超長篇幅的書信手稿來「說」故事,而不是「演」故事。所以到了故事尾聲,謎底揭曉很大的一部分竟然是以長達數十頁、寫得完全像小說的書信來表現。這想當然會讓讀者質疑內容的合理性,我認為應該有更好的表現方式才對。 第三點是我個人的好惡啦。我覺得書中的主要

閱讀心得:劫持白銀

作者:東野圭吾 無可否認這仍然是本推理小說,但其中不但沒有名偵探、沒有警察,甚至連命案都不算有。真相隨著事件的進展一步步揭開,而推理的工作就交給讀者自己去想像。作者讓推理小說不再侷限於命案、殺人之類的老梗,將商人的唯利是圖、職場的官僚僵化,以及一念之差的遺憾匯聚於故事之中,加上動感十足的滑雪競速,使本書足以拍成一部精采刺激的懸疑動作片。 本書的布局方式走單一路線,由罪犯寄來的恐嚇信來推動整個主線故事。因為滑雪場老闆與高階主管早已決心付錢息事寧人,所以身為雪警的男女主角只能被動地聽命行事,想要跟蹤犯人蒐集線索還會被長官責備,所以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只敢怒而不敢言。而為了隱藏事件真相,作者安排了許多行跡有些可疑,但戲份不多甚至毫不起眼的角色在主線之外製造一些短而曖昧的支線劇情,而嫌犯經常就隱藏在這些不起眼的角色之中。 讀者閱讀本書的前半段時,可能會覺得這不是推理小說,反而比較像是一部好萊塢式的反恐動作片。但隨者故事進展,一開始表現得懦弱無能的公司高層所作所為越來越可疑,而一些作者用來故布疑陣的角色也開始出狀況,整個事件從看似單純的炸彈恐嚇事件,轉變成針對滑雪場的復仇,直到最後抓到策劃整個案件的嫌犯時,才發現真正埋炸彈的竟然是滑雪場的公司高層,意圖製造假雪崩破壞不賺錢的滑雪道,以便將滑雪場轉賣他人。 最後,恐嚇嫌犯反而成了拯救兒童的英雄,而滑雪場的母公司為了息事寧人,只好把策畫爆炸案的主管們調職處分,預定的滑雪越野賽也得以順利舉辦,甚至先前逃逸無蹤的意外事件兇嫌原來就是恐嚇嫌犯的其中一人,並且決定向警方自首。結局可說是非常圓滿,但個人覺得圓滿得有點過頭。當然找到意外的禍首對當事人父子意義重大,但真實的人生有那麼完美嗎?留下一點點的缺憾不是更能凸顯當事人走出陰霾的勇氣與意志力嗎? 既然作者決定善待角色們,那我也就欣然祝福他們吧。

閱讀心得:夢幻花

作者:東野圭吾 本書是一部沒有名偵探的推理小說,但故事中登場的重要人物們都為了各自不同的動機努力探索隱藏在命案背後的種種秘密,而每個人所追尋的目標也各不相同。但這些重要角色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為自己的錯誤、愧疚與挫折苦惱著,想藉著發掘真相這件事來找出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 男主角蒼太是個核工系的研究生,而日本因為福島核電廠災變導致人人聽到核能就避之唯恐不及,廢核的政策與反核的聲浪讓這一群選錯科系的學生們人心惶惶,不知未來該何去何從。女主角梨乃原本是個可望挑戰奧運的游泳健將,但卻因不知名的恐水怪病不得不離開游泳界,原本的人生規劃瞬間走樣,自覺愧對家人、教練與朋友們的她變得孤僻,過著躲避熟人混文憑的大學生活。 而這一切都因為梨乃的外公突然遇害而開始有了變化,而神祕消失的黃色牽牛花似乎就是破案的關鍵,而蒼太家與蒼太的初戀情人隱藏的秘密似乎都與其有關。於是,有的人想要找花,有的人想要逮捕兇手,有的人想要找出家人隱瞞自己的秘密真相,眾人從不同的起點出發,朝著各自的目標前進,最後交織成一個既錯綜複雜又耐人尋味的人生篇章。 既然是一個沒有名偵探的推理故事,那麼推理就成了所有重要角色都得負責的工作。除了男女主角之外,管區刑警早瀨為了報答被害人對自己兒子的恩情,發誓要親自抓到兇手。而男主角的哥哥要介是個警察廳的公務員,卻為了不知名的原因私自調查命案的線索,而目的似乎不在於追兇,而是神秘的黃花。 作者在角色的塑造與設定上表現傑出,每一個角色不是擁有強而有力的動機,就是有個不可告人的祕密。男女主角一個是帥哥高材生,一個是美女運動員,討喜的外觀加上善良的個性與靈活的思考,讓追尋真相的過程像約會般的浪漫愉快。而背負著祕密的角色們則為整個故事帶來危機與懸念,讓故事的未來始終帶著可能不幸的緊張與壓力。直到最後真相揭曉,讀者才終於能夠放下心中的大石,好好鬆一口氣。 就算你是推理高手,也很難預先猜到命案的真相,原因就是線索不足。作者小心的隱藏了關鍵的線索,而這些線索總是跟著真相一起公開。這樣一來可以防止讀者提早破梗,二來也不會讓揭開真相的角色突然像是福爾摩斯上身一般變身名偵探,而能保有身為普通人應有的表現。然而,有時候還是會覺得某個角色突然變聰明了許多,尤其是管區刑警早瀨,故事中後段的表現與前段相比真不可同日而語,未來應該有機會挑戰警視廳搜查一課,我只能說,想當兒子

閱讀心得:真夏方程式

作者:東野圭吾 本書是湯川學系列長篇的第三部作品,故事發生在一個擁有美麗海岸線,但賴以維生的觀光業卻十分蕭條的小鎮。作者以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衝突開場,經由一起看似意外的住客死亡案件,逐步揭開旅館一家深藏各人心中不可告人的秘密。整篇作品讀起來有濃濃的暑假氣息,敘事觀點在小孩、教授、旅館老闆女兒、警探、關係人之間切換,重點其實並不在於推理布局的巧思,而是以人與人之間善念與惡意所交織出,既沉重、堅強、又無奈的人生。 作者將故事的場景分為小鎮與東京兩大區塊,由湯川副教授負責探索小鎮命案現場發現的種種疑點,而草薙為首的警探則挖掘發生在東京十多年前凶殺案背後隱藏的秘密真相。隨著兩個現場的線索逐漸明朗,凶案的動機也呼之欲出。但到了最後,作者還是以一個既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的轉折,為整個案件的真相全貌畫下了圓滿的句點。 這部作品其實沿襲了前作「獻身」的路線,將故事的主軸放在因有人幫忙頂罪而免去殺人刑責的當事人如何面對自己心中揮之不去的罪惡感,如何去過這個注定終身背負重擔與愧疚的漫長人生。這些心中藏著祕密的角色們,有的選擇正面進取的道路,有的選擇壓抑與忽視,有的輸給了內心的恐懼,又一次犯下了同樣的罪行。而發現真相的偵探們,則又一次必須在伸張正義與對當事人和其他關係人的傷害間作出選擇。當揭發真相造成的傷害大於隱瞞時,即使是最聰明的偵探也難以兩全。 過去一向討厭和小孩子對話的湯川副教授,在這部作品中一反常態,不斷的和聰明卻個性彆扭的小學生恭平互動。從玩樂、教學、吃飯、閒聊,到人生觀與科學觀的啟蒙與開導,處處展現溫暖的人情味。讓故事的氣氛不會因為充滿悲傷的舊日秘密逐漸揭開而消沉陰鬱,由兒童的眼中觀察大人的種種行為也幫故事帶來不少趣味。而小孩子在命案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更是整個推理最大的懸念所在。 至於發生在大人世界的愛恨情仇,則顯得有些落入窠臼。同樣是成功生意人與歡場女子的婚外情,同樣是抓住他人小辮子意圖勒索取財的壞人,同樣是願意為心愛的親人頂罪的冤獄犯。雖然故事同樣合理而動人,但並沒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而故事到了最後,湯川為了小孩子的未來而選擇隱瞞真相,則是另一個值得思考之處。畢竟即使揭開真相,小孩也只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兇嫌所利用罷了,並不會被追究刑責。而小孩隨著年齡增長,總有一天會了解自己不知不覺間成為殺人幫兇的事實,現在的隱瞞其實意義不大。但為此讓一個謀殺犯以

閱讀心得:偵探伽利略

作者:東野圭吾 本書是「嫌疑犯x的獻身」的前身,包含五篇湯川學系列的短篇作品。布局的手法都與科學原理相關,能否解開謎團要考驗讀者對物理、化學、甚至機械工學的了解程度,因此對一般讀者來說可能看完後還是滿腹疑問。而受限於短篇的篇幅有限,每篇故事只能將重點放在解謎上,對角色的刻話與故事的深度方面肯定是有所犧牲了,但對喜歡湯川學這個角色的讀者來說還是值得一讀。 這五個短篇故事的寫作手法秉持東野圭吾一貫的平實直述風格,犯案的動機多半圍繞著都會男女之間的情感糾葛,並無特殊之處。看完之後,心裡總是會出現一句話:「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因為你對這些犯案用的科學原理其實並沒有徹底的了解,所以對作者的解釋會產生懷疑。這就是將一些冷門的科學理論或高新技術導入推理小說的困難之處,你很難讓原本不瞭解這些原理的讀者看完說明後就完全了解原理的來龍去脈,自然就很難消除讀者心中的疑惑,這也是所有從事科幻或推理小說寫作的作者未來必須面對的課題。 另外,作者的布局手法基本上都會將讀者的目光逐漸導引至某一個方向,但到了結局謎底揭曉的那一刻,必定會安排一個意料之外的轉折,讓讀者大吃一驚之餘不得不佩服作者所安排的結局確實比讀者所預料的要好。這一點可以說是推理小說的成功必備要素,也很值得所有寫小說的新手參考學習。

閱讀心得:嫌疑犯x的獻身

作者:東野圭吾 我必須承認,已經很久沒有小說的結局讓我如此震驚了。難怪本書能拿下日本小說最高榮譽直木賞與一大堆的排行榜No.1,成為東野圭吾的生涯代表作。本人鄭重推薦本書給所有熱愛好故事的讀者,喜歡推理小說的書迷更是千萬不可錯過。 我寫讀書心得向來不在乎洩漏劇情,因為寫心得的目的是讓自己以後能溫故知新,盡可能留下所有有用的資訊和感想。但唯獨這一篇,我實在不忍心把故事的內容寫在這裡。想到若是有讀者因為讀這篇心得而破壞了閱讀本書的樂趣,我就會覺得十分愧疚。 就寫作手法來看,作者的筆法十分的平實明確,頗有理工科系出身的人寫論文出報告的風格。說起故事來開門見山,絲毫不拖泥帶水,決不會讓讀者看不懂或偏離重點。然而,在看似明朗的表象背後,又存在著一個說不出、摸不透的迷霧緊緊抓住讀者的目光,讓人一讀就欲罷不能,非得看到真相才肯罷手。而這個真相更是讓讀者像是被雷打到一樣,看到下巴都快掉下來,然後不得不拍案叫絕,對作者的布局功力、詭計創意與劇情感動都佩服的五體投地。 推理小說最讓人詬病之處就是缺乏人情味,很多作者花了很多心思設計了繁複的時間陷阱、精巧機關或各種障眼法,一本書死了好幾個人,讀者看完只滿足了對真相的求知欲,卻沒有獲得情感上的任何觸動。而在這部作品中,情感反而是作者處理最為成功之處。讓讀者不斷想繼續看下去的動力,是急切的想知道這些人物後來會如何?讀者最關心的是人,而結局最震撼的也是人。這就是一切成功小說的精隨所在,也是作者寫作的樂趣所在。 相較於案件相關的核心人物,負責解開謎團的警探與科學家反倒成了配角。但這些配角的表現也非常精采,充分發揮觀察犀利、料事如神、樂觀積極、鍥而不捨的專業英雄魅力,與嫌疑犯展開一連串高潮迭起的鬥智與衝突。讓整部作品讀起來有淚水有歡笑,氣氛跌宕起伏,既不過分沉重,也不會流於輕浮。 總之,這是一部各方面都非常成功的推理小說。既好看、有趣、有創意、感人至深又耐人尋味,絕對是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唯一讓我不滿之處,就是那種讓人一見鍾情、付出所有都義無反顧的女人,我這輩子怎麼就從來沒遇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