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空洞的十字架

作者:東野圭吾


本書透過兇殺案被害者家屬、加害者、加害者家屬三種不同的角度,來探討法律對殺人犯的制裁意義何在。是該一命抵一命,好告慰被害者與其家屬?還是該廢除死刑,讓加害者有改過自新的機會?如果死刑無法遏止犯罪,無法讓兇手悔悟,死刑又有何意義?如果坐牢後重返社會的加害者無法獲得社會的原諒與接納,只能重蹈罪惡的覆轍,那廢死又有何意義?

故事以一起因闖空門失風引發的女童命案揭開序幕,兇手是一個曾經因殺人案被判無期徒刑,剛假釋出獄沒多久的累犯。主角道正與妻子小夜子痛失愛女之後,經歷偵訊與審判的內心煎熬之後,雖然歹徒被判死刑定讞,但夫妻倆依舊無法走出兇案陰霾,最後決定離婚。離婚後,道正辭去廣告公司的工作,接下舅舅的寵物葬儀社,每天幫助痛失寵物的家庭走出悲傷。而小夜子則開始為雜誌社撰稿,並加入遺族會,致力於反對廢除死刑的運動。

十一年後,道正突然接到刑警電話,說小夜子遭人殺害。兇手町村作造很快就向警方投案,是個七十多歲,平日遊手好閒的老人。他向警方供稱是為了搶奪財物而殺人,但似乎另有隱情。

道正在協助前妻家屬辦理後事的過程中,發現小夜子死前在雜誌上發表關於偷竊癖的文章中採訪的女子沙織似乎與命案有關,更發現兇手町村的女婿仁科史也與女兒花惠在命案發生前竟與小夜子有約。

道正質問沙織後,才發現史也和沙織念高中時是一對戀人,交往時不慎讓沙織懷孕。當時才十幾歲的兩人害怕被家人與學校發現,因此偷偷將生下的小孩悶死後埋屍於青葉樹海。小夜子聽沙織說出這段秘密後,極力勸說沙織投案,並前往史也家中對花惠告知真相,說史也若不投案,就會直接報警。此時正好也在史也家的町村聽到兩人對話後,便尾隨小夜子回家後殺人滅口,命案真相終於大白。

故事一共有三起殺人案、四個兇手、三組被害人家屬,以及三組加害人家屬。兇手的下場各不相同,有判死刑的,有判十年的,更有可能不起訴的。但相同的是,對兇手的懲罰似乎對任何人都沒有幫助,就好像一座空洞的十字架,徒具形式卻無濟於事。

女童命案的凶手蛭川是個典型的魯蛇,因積欠賭債犯下強盜殺人案後,就在牢裡蹲了二十五年。出獄後找不到工作沒錢吃飯,只好重操舊業闖空門,被女童發現後二話不說滅口。他對人生很早就絕望,活一天算一天,就算被判死刑也顯得無動於衷,最後連上訴都懶,就這麼死了。他的死刑沒有拯救任何人,道正和小夜子婚姻破碎,小夜子更因為無法消除對殺人兇手的憎恨,間接導致了自己本身的悲劇。

史也和沙織也因為殺了剛出生的孩子而走上兩條不同的道路。史也成了優秀的小兒科醫師,每天為了拯救罕病兒盡心盡力。他和受騙懷孕打算尋死的花惠結婚,將沒有血緣關係的兒子小翔視如己出。岳父殺人後母親與親戚強烈要求史也與花惠離婚,但史也絲毫不為所動。他雖然沒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卻決心付出自己的一生來贖罪。

沙織則因為罪惡感而自殘、墮落,終至淪落風塵,更因此得了偷竊癖。她不斷的折磨自己、懲罰自己,但除了讓自己變得更加不堪之外,毫無任何意義。

至於殺害小夜子的町村,反而因為殺人動機是為了保護女兒女婿的秘密免於曝光而可望獲得減刑。同樣是謀殺,同樣是一條人命,卻可以因為動機不同而有不同待遇。對年邁的町村來說,二十多年的徒刑與死刑幾乎無異。被害者家屬也覺得這樣的結果可以接受,但若兇手是個年輕人呢?是不是又會像蛭川一樣再犯呢?量刑基準若因年齡而異,能算合理嗎?

史也和沙織最後終於決定一起出面自首,但正如町村所言,他們既是兇手,也是僅存的被害者家屬。這世界上除了他們兩,沒有任何還活著的人因為他們的犯行而受害。他們也都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了,硬是要他們再接受法律的制裁到底有何意義?

書中的一位律師說:「死刑很無力。」

法律的罰則是為了遏止犯罪而定的,用意是在讓有意犯罪的人心生警惕,以降低犯罪的發生率。一旦罪案發生,刑罰的意義就只剩下昭公信而已。如果不能解決導致犯罪的根源,如失業、家暴、貧富不均、社會歧視等問題,那麼再多的死刑也無法讓人心安,誰也無法保證自己永遠不會成為這座空洞十字架之下的犧牲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免AutoCAD!用FreeCAD TechDraw出工程圖

FreeCAD操作介面與設定指南

愛設計?學FreeC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