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伊坂幸太郎」標籤的文章

你厭世嗎?【蚱蜢】讀後感

書名:蚱蜢 作者:伊坂幸太郎 總之,這小說就是「厭世」。想知道從否定的角度看世界會看到什麼,看本書就對了。眾多令人驚…訝的角色與冷酷邪惡的劇情推演,讓每位讀者都能在地獄中看到自己。大過年的,一邊剝蠶豆,一邊看武漢肺炎、Kobe父女墜機,一邊讀這本……冷得發抖啊。 如果你對阿伯避雷的能力沒信心,就先去看小說吧……XD 台灣人最愛去日本了。風景美、服務佳、治安好、料理棒、科技先進、每個人都好有禮貌好客氣。但本書中的日本,是個壅擠、冷漠、自私、政府無能、人人互相算計、競爭、敵視、陷害的蠱甕。 為何會有這麼大的不同?因為我們是去玩,心情好的很,而書中的角色們都不快樂。不快樂的人眼中,萬物都很醜陋,人人都很虛偽,每天都很孤獨,未來終究要死。 讀者的視角在鈴木、鯨、蟬三個人之間切換。鈴木是善良百姓的代表,但邪惡沒放過他。他的妻子枉死,他要為妻復仇。鯨跟蟬都是殺手,一樣收錢辦事。但鯨覺得人人都想死,他只是促成罷了。蟬則把罪過推給別人,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 在他們的眼中,整個社會就像蟲群一般,令人煩躁,令人厭惡。 在你的眼中,世界的樣貌又是如何? 書中諸多事件與人物,其實都是每日新聞的常客。鬥毆、兇殺、詐欺、吸毒、酗酒、偷竊、恐嚇、車禍、貧困、家暴、自殺……這些悲劇每天都在上演,就在你我身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這個世界正以驚人的速度量產壞人。 你可曾想過,以壞人的身分活著是什麼感覺?你可曾想過,身旁都是壞人是什麼感覺? 你可曾想過,自己只是運氣好,才不必當壞人? 如果你已經是壞人了,要怎樣才能再證明自己不是? 如果我只能當壞人,想必也會很厭世吧。 你厭世嗎? 這本小說真的很恐怖。

怕死!所以?【死神的浮力】讀後感

書名:死神的浮力 作者:伊坂幸太郎 若說[死神的精確度]還缺什麼,大概就是長篇了。這一次,讀者的觀點將會在死神與人類之間切換,從各種角度來探討死亡這個終極之謎。本書有精彩的人物刻畫與戲劇張力,對人生哲學、病態與復仇心理做了相當豐富的取材,但故事中後段角色們的演技與節奏掌控則有待加強。 接下來免不了有點雷,請慎入。 死亡或許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但卻會讓人失去現世的一切。如果你還沒找到比自己生命更有價值的目標,你只有兩條路可選:繼續追尋,或是逃避。 山野邊遼是個知名作家,生活優渥,婚姻美滿。可是死亡竟以最兇殘的方式找上他年僅十歲的女兒,這還只是開始。警方調查與媒體輿論不但讓夫婦倆飽受煎熬,法院判決更讓兇手逍遙法外。而死神千葉卻在此時找上門,山野邊遼的人生或許只剩七天…… 對山野邊遼來說,一帆風順時,人生的目標模糊不明。失去愛女後,才發現這個比自己更重要的支柱已永遠失去。悲傷與憤恨成了唯一動力來源,復仇成了活著唯一的目標。 這裡舉出了兩個「可能」比生命更重要的目標:〈為愛付出〉與〈伸張正義〉。 兇手本城崇是個精神病態者,他聰明絕頂,卻無法愛別人。他賦予自己生存的目標是〈不被遺忘〉,可是完全走了歪路。 山野邊遼的父親全心投入工作,除了給錢外對妻兒不聞不問,甚至還外遇。後來才知道父親因害怕自己或家人的死亡突然降臨,選擇用自覺有趣、想做的事填滿每一天,簡單說就是〈活在當下〉。 對千葉來說,這些目標全都「認可」……XD 對你來說呢?自己想吧。 故事前段將山野邊夫婦面對司法與媒體霸凌的悲憤刻劃得入木三分,令人毛骨悚然。報仇行動展開後,作者讓千葉一直亂入,讓山野邊夫婦被仇恨撕裂的內心逐漸癒合。但個人認為這個轉念的過程太快了,心境轉變應該有更多衝突,更多掙扎。而且應該用演,而非用說的。 本書針對人生哲學與病態心理的相關「討論」與「回憶」實在太多了些,作者為此蒐集了大量參考資料,但硬是把資料塞進劇情中會拖慢故事的節奏,變得像在說教或讀勵志書。 此外,千葉搞不清楚狀況的發言未免太多了些。你好歹也幹了幾百年死神,在現代出任務也不是第一次,講錯話的頻率之高實在有點假。而山野邊夫婦對越來越…神奇的千葉態度也太過…淡定,好像千葉是不是人跟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似的。這…實在有點怪。 總而言之,我對本書的評價不及前作。但如果你看過[死神的精確...

總是下雨:【死神的精確度】讀後感

書名:死神的精確度 作者:伊坂幸太郎 如果你想看長篇,很遺憾,這是由六個人生片段組成的短篇集。如果你愛本格推理,很抱歉,故事的推理有點…惡搞。如果你非新書不看,很可惜,主角的最愛是聽CD。如果以上三點你都不care,那麼,本書值得你讀一讀,想一想。 接下來免不了有點雷,請慎入。 故事的主角千葉,是個”特別”的死神。死神有許多共同點,例如都愛聽CD、碰到死神的手立刻昏倒、當事人接受死神調查期間絕對不會死等等。但,只有千葉出任務時必定下雨。 這很重要,因為六個短篇當事人都有一個共同點:想死。作者說只有意外、災難、殺戮等死法才會有死神調查,但出意外或被殺的人未必想死。千葉出任務總是下雨,就是為了隱隱點出當事人想死的憂鬱。然而隨著劇情進展,讀者又會開始懷疑,千葉和其他死神真的不同嗎? 六篇故事的當事人都被不幸緊緊糾纏。千葉找上他們,跟他們互動,不是為了幫助他們,而是要決定是否”認可”他們提早見閻王。千葉的同事們總把「反正最終結果還是”認可”吧」掛在嘴邊,而千葉呢?雖然總是堅持認真調查,但結果似乎沒啥不同。唯一確定的例外並非出於憐憫,而是…為了樂趣。 很自私。不是嗎? 千葉總說自己對人類或人生沒啥興趣,出任務完全為了工作,認真調查是對工作品質的堅持,果然很有日本職人的風格。千葉會以不同的外表出現,有時是帥哥,有時是老頭,有時是學生,有時是上班族。與當事人訪談的過程中總是假裝,總是旁觀,絕少介入。千葉不會痛,不怕打…… 發現了嗎?作者在罵你呢。因為這本書敘事採第一人稱視角,你就是千葉!你是否對發生在周遭的悲劇麻木不仁?對那些不幸的人,你是否覺得他們死了反而好?你與他人交際,是真的交心,還是為了利害,為了工作?你…也是死神嗎?…不是嗎? 我不是。相信你也不會是。 你會同情當事人,你不會希望千葉果真認可他們死亡。除了確定”放行”的那個人外,每一篇千葉似乎都打算認可,但只有一個當事人在故事結束前死掉。作者把其餘當事人的生死交給讀者,讀者不是死神。 所以,千葉是特別的。 只有千葉出任務時,總是下雨。 這一手真是高明! 死神的精確度,其實,一點也不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