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休豪伊」標籤的文章

閱讀心得:塵土記

作者:休豪伊(Hugh Howey) 本書是羊毛記系列故事的完結篇。作者藉由本書為所有的地堡人生做個總結,但很遺憾的,這又是一部未能超越前作的續集。並不是作者的寫作技巧或佈局上出了什麼問題,問題出在:「故事的核心不見了。」當一部作品只是為了消除前作留下的懸念而存在,那麼作品本身的靈魂就消失了。 故事一開始,主角被眾人推選為首長。但為了拯救先前在十七地堡發現的生還者,主角不顧所有人的反對開始敲牆壁,打算利用藏在牆壁內的鑽掘機在兩座地堡之間開一條隧道出來。此種行為徹底違反了地堡內規的最大禁忌,造成居民極大的恐慌。但主角堅持一意孤行,認為只要結果證明自己是對的,恐慌與反彈就會自然消失。 看到這裡,我開始對主角感到有些不以為然。儘管主角一直表示自己本來就不想當首長,但不想當跟直接擺爛是兩碼子事。只做自己覺得重要想做的事,覺得討厭麻煩的事就使性子不當一回事,這種做法會讓主角失去讀者的認同,並對故事後續的發展感到憂心與不悅。 結果也的確朝著讀者憂心的方向發展。雖然事實證明了主角是對的,確實有其他地堡的存在,也成功救出了困在其中的生還者,甚至還成功的從地堡外採集到各種樣本,證明外面的毒氣並非來自大氣,而是地堡自己向外釋放的。但這一切都無法讓居民和主角的朋友們恢復對主角的信心,故事的氣氛始終緊繃凝重,讓人越來越感到沉悶與無趣。 同一時間,第一地堡中非常「湊巧」的出現了暗中協助十八地堡的幫手。這個良心發現的人不但用計冒充了第一地堡總指揮的身分,還讓自己的妹妹解除冬眠,協助自己偵查外面世界的現況,以及地堡計畫的背後真相。 這是故事第二個重大缺失。因為第一地堡的故事許多前因後果出自前傳「星移記」,導致這個部分的故事說的不清不楚。而幫手的出現時機純屬巧合,其所作所為與主角本身的努力完全無關。這樣一來,就算主角最後獲得成功,充其量也只是好命而已,主角的重要性反而降低了。 接下來,第一地堡的保安部門終於發現總指揮遭人冒充,整個地堡計畫的幕後黑手終於從冬眠中甦醒接掌大權,並將反叛者拘捕下獄。但這個幕後黑手和反叛者似乎原本交情深厚,但故事又沒說清楚,結果讓這個幕後黑手既不夠壞又不夠好,成了缺乏存在感的角色。他唯一的「成就」就是用奈米機械毒氣毀滅了十八地堡,主角只好把殘存的生還者撤網已經成為廢墟的十七地堡。 故事第三個缺陷就出在十七地堡的生還者上,這些由一個孤身受困...

閱讀心得:羊毛記

作者:休豪伊(Hugh Howey) 看完這本書,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為什麼取「羊毛記」這個名子? 幾經思量,應該是取其溫暖與蒙蔽的意思吧。雖然羊毛在書中不過是張用來擦鏡頭的抹布,以及地堡首長手織的毛線衣而已。但這名子本身夠古怪,有吸引人一窺究竟的魅力,可說是全書一連串伏筆的一部分,手法相當高明。如果名子取成「末世紀之地堡風雲」,大概就賣不好了吧。 故事的核心,在於「隱瞞真相」的正當性。進而探討多數人是否可為了公益而犧牲少數人,少數人是否可以為了自我主張而犧牲多數人的理念衝突。這種個人主義與團隊精神衝突的題材並非新穎,作者在處理這方面的批判性也沒有獨創的見解,雖然有心賦予反派角色更多人性,但畢竟不脫壞人必須壞到骨子裡的這條王道,結局也依舊是壞人死很慘,好人笑哈哈的happy ending。然而,這本書之所以能成為暢銷排行榜上的冠軍絕非偶然,其最成功之處,在於布局。 故事一開始,保安官一句「我要出去」竟然足以判死罪,而且處死的方式竟然是出去幫地堡裡的人把大家賴以觀看外面風景的鏡頭擦乾淨。這種充滿荒謬與懸疑的劇情足以馬上吸引讀者的目光。接下來,既然出去就是死路一條,為什麼這些死刑犯卻都老老實實地把鏡頭擦乾淨再死?這些謎團讓讀者願意一路跟著保安官分享他的解謎過程,最後,當謎底揭開的瞬間,保安官也死了。對地堡裡面的人來說,一切依舊是個謎。 接下來,經由地堡首長尋找保安官的接任人選,一方面將本書真正主角的身家背景、長相造型、專長個性等介紹給讀者,另一方面也帶出地堡內真正的幕後黑手。最後,以地堡首長慘遭謀殺的新謎團來告終。 然後,作者一開始就讓主角,也就是新任保安官被捕,即將被送出去擦鏡頭,讓讀者又不得不跟著主角一起去了解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一連串的探索、解謎的過程吊足讀者胃口,隨著真相一一揭開,新的角色一個接著一個登場,當大家都以為主角死定了的同時,主角竟然沒死,沒有擦鏡頭,還走掉了。 至此,劇情一分為二。一邊是跟著主角的男朋友經歷傳說中的暴動,另外一邊則跟著主角探索已經因暴動自我毀滅的另一座地堡。本段故事將幕後黑手隱瞞真相的動機與手段,以及地堡存在的原因與其中隱藏的秘密揭露出來。整個劇情因暴動的慘烈過程與節節敗退邁向高潮,眼看著幕後黑手即將大獲全勝,主角與朋友們都將死於非命的當下,局勢因為一通看似絕望的無線電內容被公開而瞬間大逆轉,讓讀者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