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惡意
作者:東野圭吾
利用偽造的犯罪動機來謀取自身利益,同時讓被害人身敗名裂!本書的兇手不但謀殺了被害人,還打算搶走被害人畢生的創作與名聲。作者以此證明了對真相追根究柢有多麼重要,否則即使抓到真兇,不但無法伸張正義,反而可能對被害人及其遺族造成更大的傷害。
這部作品完全以書信敘述的方式表現,內容交互穿插著自白書、警探的筆記、獨白、探訪記錄等。這讓讀者始終處在一個超然的觀點上,彷彿在審視過去發生的案件一般。老實說,我認為這是本書最大的敗筆。這讓讀者完全喪失了臨場感與事件正在發生的迫切感,角色們也因此顯得平板單調,難以牽動讀者的情緒。
但案件的布局與轉折則相當有創意,作者利用兇手的筆記佈下了許多真假參雜的資訊來迷惑警方與讀者,但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假資料的用途並不是用來隱藏兇手的真實身分,而是用來扭曲、醜化、抹黑被害人的人格與作為,進而為凶手建立虛偽的犯案動機。
一開始兇手為了不讓警方看穿其真正的意圖,還創造了一個不在場證明的詭計來掩飾,並巧妙的露出破綻讓警方看穿,進而逮捕自己。這個時候讀者應該會覺得有點奇怪,為什麼真兇都落網了頁數還剩快一半。而在加賀恭一郎不斷針對兇手的犯案動機窮追猛打時,讀者也會覺得兇手都認罪了,又何必硬要挖出兇手不願透露的犯案動機呢?
結果動機果然被一點一滴的挖出來了。被害人一直利用兇手與被害人妻子的不倫戀與謀殺未遂的證據來脅迫兇手為其代筆,兇手受不了被害人的壓榨憤而行兇。結果輿論一面倒支持兇手,質疑被害人的創作所有權,使被害人的家屬飽受社會壓力與訴訟之累。但這一切看似完美且合情合理的犯案動機竟然全是兇手處心積慮蓄意偽造的,所幸加賀恭一郎依舊能夠秉持鍥而不捨的態度與準確的直覺,識破那些證明兇手犯案的證據中有些竟是兇手自己偽造的,進而一舉揭穿兇手真正的動機,讓正義終能伸張。
老實說,東野圭吾經常會想出一些非常極端折磨人的詭計手法。向本書的兇手為了假裝自己是被害人的影子作家,竟然在短時間內將被害人所有的著作全部手抄改寫一遍!這麼累人的詭計虧他想得出來!但這也襯托出兇手對被害人心中暗藏的惡意與憎恨有多扭曲。被害人明明從小就照顧自己,對自己曾經參與對被害人的校園霸凌不計前嫌,還協助兇手出道成為作家。可是被害人對兇手越好、恩情越大,兇手對被害人的成功與幸福就越嫉妒、越憎恨。當兇手發現自己得了癌症,這股恨意立刻爆發。他就算成為殺人犯、就算死也要殺了被害人,並且奪走他的一切!
其實本書的情感張力應該可以十分強大,但可惜的是讀者一直透過一篇篇敘述式的文體來「了解」劇情,而不是親身與角色合為一體,親自體驗事件發生那一刻的情緒衝擊。說得太多,演得太少,讀者與故事、角色的距離太遠,大大減損了驚奇、衝擊與感動。
另外,推理的證據公開的順序對讀者明顯不公平。許多關鍵證據直到真相公開的那一刻才揭露,這樣讀者當然無法比警探早一步看穿真相。對於那些喜歡與作者競賽的推理迷來說,這樣的安排會讓他們感到氣餒。
如果這個故事由現在的東野圭吾來重寫,一定會完美許多。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