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天空之蜂

作者:東野圭吾


這是一部以核電議題為舞台的警世之作。書中加入了非常豐富的科技元素,並與錯綜複雜的人性交織成一部有知識、有主張、有遠見的現代預言。本書出版時,311大地震與福島核電廠災變都還沒發生。當你看過了災變對日本與全世界核能產業帶來的衝擊與日本政府與社會對核電的立場反覆,再與書中的故事對照,真讓人感到不勝唏噓。

這是一個以事件為主體,而不以人物為主體的小說。為了表現這個牽涉層面甚廣的故事,本書的人物角色非常多,但受限於篇幅,角色戲份難免受到壓縮。所幸事件本身的衝擊度夠強,而且節奏明快,故能牢牢吸住讀者的目光,給人一種場面浩大、高潮不斷、有如實況轉播般的臨場感。

作者嘗試以中立的觀點,從各個面向來看核能發電這個無比敏感的議題。反核運動人士、電廠周邊居民、核電業者、政府官員、電廠主管與作業員、電廠下包維護人員、以及職場輻射症受害者等,都在故事中侃侃而談,由各種角度呈現核電對整個國家社會的利弊得失。

個人認為這個故事的主軸,在於「科技人的悲哀」。身為真正肩負核電發展重任並親身承擔風險的技術專家,卻被夾在政府、電廠擁有者與財團們所鼓吹的核電絕對安全神話、反核團體對核電產業的仇視與非理性抗爭、社會大眾對核電議題的冷漠無感之間,像豬八戒一般裡外不是人。事件的兩個主嫌都是各自領域的科技菁英,一個是核電專家,一個精通飛行器。但核電專家因自己的工作而喪子離婚,而飛機專家因太過優秀遭到排擠,兩人都陷入中年失婚、孤獨絕望的憤怒漩渦中。他們努力工作,不但得不到掌聲,還深受其害,於是核電專家要用核電給整個國家社會人民一個永難忘懷的教訓,飛機專家則只想將自己的心血結晶摔成碎片。這種不被了解、不受重視、沒有肯定、只有責任、責難與過勞的孤獨與失落,在故事中許多科技人身上都看的到。

嫌犯身為科技人,選擇用科學實證的方式,一次打臉壓迫自己的三大陣營。一架裝載爆裂物的直升機,讓那些鼓吹核安萬無一失的政治人物與財團都現出戰慄的原型。而直升機落下後依舊安全無虞的核電廠,則可以讓那些非理性的反核團體閉嘴。而被整個事件搞得焦頭爛額、四散奔逃的社會大眾,則會永遠記得核安威脅的嚴重性。雖然最後直升機因為眾人的通力合作而墜海,並未擊中核電廠,但嫌犯說了:「被蜜蜂叮一次比較好。」與福島核災這把插在日本背上的利刃相比,嫌犯或許是對的。

本書在科學技術方面做了大量的描述,包括核能發電、航太科技、金屬材料、影像辨識、衛星導航、感測技術等。這些內容對理工背景的讀者來說,應該會有種回到家般的親切感與學到新知的充實感。但對其他讀者來說,這些內容就可能顯得太艱澀難懂了些。個人認為這些可以是本書的一大賣點,也可能是一大缺點。

這部作品的人物數量多到讓讀者難以累積印象,許多人物給人的印象只有姓,連名子得記不住,更別說其他的了。但若是拍成電影,透過演員們的個人表現,就可以加深觀眾對個別角色的印象,成為場面浩大卡司堅強的大片,而這部作品也確實拍成電影了。

另外,從直升機中救出兒童這一段可說是本書的最高潮,但卻發生在整個故事的中段。經過這段情節之後,故事就再也沒有比這段更驚險刺激的危機了,即使是最後阻止直升機墜落時都一樣,這一點在故事規劃時應有改善空間。還有在嫌犯動機揭曉的部分,都是用平鋪直敘的報導方式帶過,而不是讓人物重現當時所發生的事,因此顯得不夠生動,感染力也不足。

本書是作者二十多年前的作品,文筆功力自然不能與現在相比。但故事的規模之宏大、探討面向之寬廣、內容取材之充實、以及劇情邏輯之嚴謹,讓本書成功預言了核電的未來。今日觀之,更增警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免AutoCAD!用FreeCAD TechDraw出工程圖

FreeCAD操作介面與設定指南

愛設計?學FreeC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