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輪迴:【弒警犯】讀後感

作者:麥伊・荷瓦兒 (Maj Sjöwall)、培爾・法勒 (Per Wahlöö)
出版:木馬文化


又有女性失蹤了,而當年殺害羅絲安娜的兇手「剛好」住在女子家旁邊。正當貝克警官被媒體追得團團轉時,附近竟又發生襲警案,造成一死二傷。不相關的案子,不相識的罪人,卻在冥冥之中,被暴力的繩索緊緊相繫。

如果你對阿伯避雷的能力沒信心,就先去看小說吧……XD

本書是馬丁・貝克系列第九彈。一開始簡直就是首作[羅絲安娜]的翻版,接著又有另一篇的兇手來相認……你也出獄啦?好久不見呀!現在哪高就?啥?幹記者?還是記者堆裡最不嗜血的那位!這這這……實在太諷刺啦XD。

本書不是叫「弒警犯」嗎?為什麼要搞個與弒警完全無關的案子,而且篇幅甚至比警員槍擊案還要多?

因為「暴力」氾濫才是害死警察的元兇啦,而暴力的最大幫兇就是「媒體」。

知名女性殺手再度犯案!所有記者立刻傾巢而出。嫌犯的陳年舊案立刻被起底並加油添醋,渲染暴力散播恐懼的報導一篇接一篇。警方明明啥都沒說,媒體卻一個個搶先破案,還怪警方不依「民意」抓人根本豬頭。等到更刺激的殺警案爆發,媒體立刻轉移陣地,舊案瞬間乏人問津……

此時,暴力的第二個幫兇:「官僚政客」登場啦。

既然媒體如此嗜血,急於當明星的官僚政客當然要投其所好。於是全副武裝的特警隊到處大砲打小鳥,基層警察動不動就拔警棍掏槍。政府帶頭濫用暴力治國,民眾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於是死傷越積越多、樑子越結越深。

就這點來說,咱們台灣警察還真是挺愛好和平的。

而暴力的受害者,除了被暴力傷害的人外,也包括行使暴力的人。

那些曾因暴力犯罪入獄的人,即使服刑期滿,也難以回歸社會。這種罪不會被忘記,別人會因此歧視他、排擠他,甚至迫害他。然後呢?你認為他們會回饋什麼給社會?

冤冤相報何時了啊。

時至今日,堅持不佩槍的英國警察,被恐怖份子整得灰頭土臉。也不過就路邊臨檢,多少台灣警察動不動被四輪撞還只能騎兩輪追。

誰還敢說警察不是高風險職業?

下一集就完結篇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免AutoCAD!用FreeCAD TechDraw出工程圖

FreeCAD操作介面與設定指南

愛設計?學FreeC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