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罪:【羅絲安娜】讀後感

作者:麥伊・荷瓦兒 (Maj Sjöwall)、培爾・法勒 (Per Wahlöö)
出版:木馬文化


運河裡撈起一具無名女屍。她年輕、健康,卻全身赤裸,慘遭勒斃。沒人認得她,失蹤檔案裏也沒有她。馬丁・貝克警探為此茶不思、飯不想,家不回、覺不睡。他絕對要破此案!為什麼?也許……是為了自由吧。

如果你對阿伯避雷的能力沒信心,就先去看小說吧……XD

本書是馬丁・貝克系列的第一集,故事發生在一九六零年代的瑞典。這裡的天總是陰的,地總是濕的,風總是冰的,人?動不動就抽菸啦XD。真的,本書不分男女幾乎人人抽菸,主角菸癮之大令人瞠目結舌,應該要加註警語。

菸幹嘛抽這麼兇?啊……就是悶嘛。

主角是個明明有妻有子女,卻討厭回家的丈夫。他寧願加班一輪幾晝夜、出差一去好幾天,也不想接到老婆問他「今天幾點下班回家?」的電話。阿伯以前也碰過這樣的同事,寧願留在公司上網發呆、不拿加班費,老婆打電話來永遠回說今天要加班。

為什麼?因為回家讓他覺得煩。老婆碎碎念很煩,小孩不聽話很煩,無法拋開這一切重獲自由的人生更煩。警探不能酗酒,於是菸一條一條抽、咖啡一杯一杯灌。這樣當然睡不好、沒食慾,身體搞壞還嘴硬死撐,十足搞慢性自殺。

但這具女屍不一樣。隨著偵查逐步開展,馬丁・貝克發現這女人生前很「自由」,自由到讓他羨慕,讓他對剝奪這女人自由的兇手感到憎恨。

台灣最賣的心理勵志神書《被討厭的勇氣》裏有句名言:「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羅絲安娜正是個為了貫徹自由,勇於被人討厭的女性,而她也因此斷送了自己的人生。

本書與其說是推理,不如說是敘述警方辦案甘苦的寫實過程。兇手並沒有特別構思巧妙的詭計,但人際關係的疏離卻讓案件偵辦變成一場惡夢。弔詭的是,人際關係越緊密的人越不自由,越自由的人就越沒人在乎。

馬丁・貝克渴望自由,但他辦不到。拋家棄子背叛婚姻是一種罪,十分可恥,他無論如何也辦不到。那麼,羅絲安娜的自由就無罪嗎?兇手認為有罪,所以殺了她。主角認為無罪,所以要為死者討回公道。

如果自由就是被人討厭,罪惡一樣被人討厭,那麼自由是否等於罪惡?

我想,這就是作者想要讀者深思的難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免AutoCAD!用FreeCAD TechDraw出工程圖

FreeCAD操作介面與設定指南

愛設計?學FreeCAD!